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守相

守相

官名。战国赵国等置。代理相国。《战国策·秦策五》: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


1、官名,赵国置,《战国策·秦策五》:“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按:“与”为衍文,“守相”即“假相”。

2、官名合称,守相,在汉朝,非一官,它是郡太守和王国相的合称。《后汉书·孝章帝纪》:“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令“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此引文中的“守相”与“郡国守相”同义。郡国守相即郡守国相。参看“郡守”、“王国相”两条。

3、职为相而专掌居守之事。《汉书·田儋传》:“守相田光走城阳……汉将灌婴追得守相光,至博。”

猜你喜欢

  • 国防部第四厅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全军补给计划、实物补给和军需生产业务。厅长中将级,副厅长少将级。厅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少将级,副处长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豹韬卫

    官署名。唐朝始置,分为左、右二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左、右威卫而置。明朝初定为亲军指挥使司之一,隶侍卫亲军都护府,后改隶前军都督府。掌宿卫。

  • 正印官

    明清对地方各级长官之统称。如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以其主管一级政府之政务,有僚属,且所用印为正方形,故名。简称“正印”。明清制度,正规职官用的印为正方形的,称正印,因此,称正规官员为正印官;临时委派的

  • 正郎

    唐朝尚书省诸司郎中别称。《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 宣宗大中六年(852)六月敕,“每选知制诰,于尚书省六行郎中官选择有文学行实、公论显著者,以备擢用,不得偏取前行正郎。”

  • 彝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彝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濒史

    官名。西周置。又作“濒事”。为周王内宫近臣。与西周内史、内小臣地位类似。官名。西周设置,《濒事��》中有濒事(《三代》七·二六·一)。事即史,濒事就是濒史,“濒”意为“近”

  • 管理鸿胪寺事大臣

    官名。清朝鸿胪寺主管官。乾隆十四年(1749)设,以礼部满洲尚书兼。掌总理赞导朝会、宴会、祭祀礼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官名。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定以礼部满尚书兼管鸿胪寺事,其地位

  • 吏部郎中

    官名。① 魏晋南北朝与吏部郎互称,为尚书省吏部曹长官。参见“吏部郎”。②吏部头司吏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选部郎置,员二人。一掌考定核实文官资历档案班秩阶品告身,一掌选补流外官。高宗、

  • 抚夷护军

    官名。三国魏明帝时,司马懿镇关中,罢左冯翊羌阳县,於其地置此,管理自武都徙来的降氐。西晋惠帝元康(291—299)初罢。十六国汉、后赵、前秦、后秦、西凉复置。北魏初沿之,后罢,复置县。官名,三国魏明帝

  • 石烈

    原为契丹氏族称谓。辽建国后,相当于“县”的建置。原为契丹氏族的称谓,辽建国后,相当于汉族地区“县”的建置。大部族的石烈设石烈夷离董、石烈麻普;小部族的石烈设令稳麻普、牙书。均为北面部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