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守庙中大夫

守庙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守庙司长官,掌宗庙的守卫和日常清扫,下设小守庙下大夫、小守庙上士、小守庙下士等佐其职。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守祧奄八人,女祧每庙二人。掌守先王先公的庙祧。北周春官府所属有守庙中大夫,正五命,掌守宗庙,职任同《周礼》中的守祧。任此职者见《隋书·宇文㢸传》:“周宣帝嗣位,迁左守庙大夫。”《北史·宇文㢸传》作为守庙大夫,无左字,《周书》左字可能是衍文。副职为小守庙下大夫,正四命;属官有小守庙上士,正三命,小守庙下士,正一命。

猜你喜欢

  • 太仆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由尚牧监改名。掌系官马匹出纳,马具制作。后改名卫尉院,太仆寺。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复旧,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称太仆寺。

  • 冠带闲住

    任官制度。明朝对忤旨或有过官吏的处置,仍保留官籍及原官冠带居家闲住。

  • 匦匣司

    官署名。西夏置。西夏语音“贵夏罗”。仿唐制,掌纳谏,见于西夏中、晚期。官有押进匦匣使、精鼎匦匣使等。天盛法典 《天盛年改定新律》列入二品(次等司)。

  • 减俸

    官员或公务员降罚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规定,降等与减俸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二等。同年又规定减俸为文官惩戒的第三种。时间为一月以上、一年以下,数额为月俸的十分之一以上、三分之一以下

  • 官爵品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百姓内(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秦制,以战争中斩敌之首加爵,斩敌一首加爵一级,斩敌十首,即为十级。

  • 修撰

    官名。唐朝置为史馆官,四人,掌修国史。玄宗天宝(741—756)以后,以他官兼职史馆者为之。初入为直馆。宪宗元和(806—820)以后,改以登朝官领史馆职者充任,未登朝官为直馆。集贤院亦设,无定员,多

  • 大司徒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长官,亦省称大司徒,员一人,掌民户、土地、赋役、教育、仓廪、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正七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地官府”。官名。北周依

  • 中权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 (507) 五月置,专授予在京都任职的官员,与中军、中卫、中抚将军合称四中将军,地位显要。或分置左、右。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自右将军进号此职。天监七年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二十

  • 内翻书房协办提调

    官名。见“内翻书房”。

  • 西京路转运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财政机构,掌本路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置于西京大同府。设转运使领司事,秩正三品。下设同知转运使、副转运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