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奉御

奉御

官名。初为宫中侍奉之名目。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置为殿内省六局长官,各二人,正五品。唐朝改殿内省为殿中省,各局沿置,正五品下。高宗龙朔二年 (662) 曾改大夫,咸亨元年 (670) 复旧。五代置如唐制。宋初作为待诏、医方之别称,并置为六尚局官。金世宗大定十六年 (1176) 改近侍局,以入寝殿小底为之,十六人。元朝置为尚冠、尚衣、尚鞶、 尚沐、 尚饰兼尚辇奉御各二人, 从五品, 副奉御各二人,从六品,又置奉御掌簿四人,从七品,合为二十四人。由怯薛速古儿赤 (尚内府尚供衣服者)充任。隶侍正府,掌皇室衣帽车饰。明朝为宦官一种,从六品。地位低于太监、少监、监丞、典簿等。


官名。唐朝殿中省所属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的长官称奉御,或正五品下,或从五品上。尚食局奉御掌储供御食,凡进御食先尝。尚药局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视,凡进药先尝。尚衣局奉御掌冕服等,详其制度,辨其名数。尚舍局奉御掌殿廷张设、汤沐、灯烛、洒扫,及行幸帐幕。尚乘局奉御掌内外闲厩马匹,辨其好坏,而率其习驭。尚辇局奉御掌舆辇繖扇,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数。见《旧唐书·职官三·殿中省》、《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

猜你喜欢

  • 外大夫

    春秋时期本国称别国的大夫。《公羊传·定公四年》:“刘卷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我主之也。”

  • 内坊典直

    官名。隋朝太子内坊有丞直四人,唐朝改为典直,正九品下,掌以仪式引导宾客。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改隶内侍省内坊局。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 节史

    郡门下吏名。晋置,见“郡小史”。

  • 水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为尚书省水部曹长官。唐朝定置为工部水部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各复旧。虽有职掌,闲简无事。渤海国置为右六司支司中水部长官。五代

  • 台正

    官名。北洋政府置,由台长改称,为中央观象台的主官。见“中央观象台”。

  • 汤官令丞

    官名。西汉少府的属官有汤官令及丞。太官与汤宫有所分工,《汉书》颜师古注:“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汤官仅管正餐以外的饮食。例如饮酒,正餐的饮酒由太官供给,正餐外的饮酒,则由汤官供给。东汉时废汤官令,

  • 司卫监

    官名。北魏置。总督禁旅,掌宫禁秩序,权任很重,由宗室或鲜卑著姓充任。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武官名。北魏置,总掌宿卫之事。《魏书·于栗䃅传》记于栗䃅有子洛

  • 绿綟绶

    官制用语。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呈绿、紫、绀三采。綟本为草名,其色绿,故用作绶名。汉朝以之系在金质印章柄上,授予相国及诸王国贵人,两晋、南朝时只授于相国,作为其地位的标志。

  • 集贤院知院事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宰相张说为集贤殿大学士,知院事,说恳让“大”字,诏许之。此后常以宰相一人知院事,为集贤院的长官。金亦以知集贤院事为集贤院的长官。

  • 三卫侍郎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改三卫郎置,品秩同太中大夫(从四品),总领三卫之事。五年罢。参见“三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