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蒙古

外蒙古

地区名。指蒙古高原北部,以别于高原南部的内蒙古。清代分为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喀尔喀四部及其所附额鲁特、辉特二部,分为四盟:车臣汗部二十三旗组为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土谢图汗二十旗组为汗阿林盟;赛音诺颜部二十一旗与额鲁特部二旗组为齐齐尔里克盟;札萨克图汗十八旗与辉特部一旗组为克必刺色钦毕都尔诺尔盟。科布多区有札哈沁部、明阿特部、额鲁特部各一旗;阿尔泰乌梁海九旗(包括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二旗);新土尔扈特部二旗,组为青塞特奇勒图盟;新和硕特部一旗,杜尔伯特部与所附辉特二旗,组为赛因雅哈图左右翼二盟(左翼盟会杜尔伯特部十一旗及辉特部一旗,右翼盟会杜尔伯特部三旗及辉特一旗)。唐努乌梁山区有唐努乌梁山部五旗及三佐领所辖地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占了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以后的《中俄科塔界约》,割去了阿尔泰乌梁海的西部地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划科布多所属的阿尔泰乌梁海、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三部地置阿尔泰办事大臣以统之,驻承化寺,与科布多分治,辛亥革命后改称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并入新疆省为阿山道。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沙俄策动喀尔喀封建主宣布“独立”,并乘机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库苏古勒;次年,科布多亦被喀尔喀封建主占领。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缔结《关于外蒙古自治之三国协定》,蒙古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北洋政府承认蒙古自治,俄国承认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同意其自治。十月革命后沙俄政权被推翻,外蒙古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撤销“自治”。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外蒙古封建主再次宣布“独立”,外蒙人民旋起革命,成立君主立宪政府。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五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仍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同年,外蒙古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政府以外蒙古为蒙古地方,在法理上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一月经公民投票后决定,承认其独立。

猜你喜欢

  • 勋曹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杜整传》:“(整)从武帝平齐,加上仪同,进爵平原县公,邑千户,入为勋曹中大夫。”后又分置左、右。正五命。

  • 管理乐部大臣

    官名。清置,为乐部的长官,见“乐部”。

  • 国信所

    官署名。北宋真宗景德四年 (1007) 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

  • 僧录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唐朝僧尼初隶礼部祠部司,文宗开成 (836—840) 中设左、右僧录司,掌众僧事。宋承唐制,置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和僧官补授事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 制置使

    官名。唐朝后期置,为临时军事长官,镇抚地方。宣宗时,以白敏中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使。北宋或置, 掌经边防军旅之事。 徽宗政和 (1111—1118)中,西北用兵,以内侍童贯为之。宣和 (1119—1

  • 大蓬

    秘书省长官秘书监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秘书监为大蓬”。

  • 屯司马

    官名,也称屯卫司马。秦置,汉因之。西汉时有的属卫尉,掌领兵守卫宫掖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有的属城门校尉,掌领屯卫兵守卫城门。

  • 宗室将军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大宗正府。管领宗室将军(以族次充任)及其所占人口和奴婢。据世领大定二十三年(1118)统计,在都宗室将军司,户一百七十,口二万八千七百九十,内正口九百八十二,奴婢口二万七千八百八。章

  • 郎卫

    以诸郎组成的宫殿宿卫组织。秦时宫殿宿卫, 除卫尉所领的南军之外,又有殿中诸郎,其首领称郎中令,汉代改称光禄勋。郎卫与南军卫士的分工是:郎卫掌宫内的诸宫殿门户,南军卫士则掌管宫门的屯卫及宫中的徼巡。此外

  • 雄信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普通六年(525)列为十雄将军之一,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七班。陈沿置,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