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子助教

国子助教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国子学初置十五员,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 减为十员。协助博士教授国子学生徒儒学,南朝宋沿置,分掌《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谷梁》及《论语》《孝经》十经; 或不置学,则唯置一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置学,复设十员,位比侍御史。梁国学沿置十员,位二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 定为从七品。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十员,从七品,与太学博士品同而位稍低。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从七品; 文帝仁寿元年(601) 罢,炀帝大业三年(607) 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从七品。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从六品上,佐博士分经教授。北宋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辽朝国子监国子学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女真、汉人各一员,正八品,与教授分掌教诲诸生。元朝集贤院国子监国子学置四员,分教各斋生员,成宗大德八年(1304)为分职上都,增置二员,督习课业; 蒙古翰林院国子学亦置二员,与教授并为正八品。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置国子学,亦设,吴元年(1367)定置一员,从八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监助教,直隶国子监,分属六堂。见“国子监助教”。


学官名。晋武帝始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掌协助博士分经教授。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减为十人,分掌十经,官品同南台御史。南北朝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属国子监,国子助教为国子学中协助博士授业的学官。明清废。参见“国子学”。

猜你喜欢

  • 八镇将军

    官名合称,南朝梁陈皆置。此指八个带“镇”字的将军,即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镇前将军、镇后将军、镇左将军、镇右将军。拟官品第二,秩中二千石。见《隋书·百官志上》。梁陈时对镇东、镇南、镇

  • 十六卫将军

    官名合称。唐朝十六卫大将军之副贰,每卫二人,从三品。宋朝为从四品,无定员,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 南宋多不除授,孝宗隆兴(1163—1164)中复置,为武臣之馆阁职。

  • 帐内直荡都督

    官名。西魏置,为大丞相府属官。《周书·王勇传》:“及太祖为丞相,引为帐内直荡都督。”

  • 第一清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北魏孝明帝末,吏部郎中辛雄以郡县守、令委派不得人,上疏称:“但郡县选举, 由来共轻, 贵游㑺才, 莫肯居此。宜改其弊,以定官方。请上等郡县为第一清,中等为第

  • 太宰

    官名。④即大宰。亦名冢宰,简称宰。相传殷朝始置。《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六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郑玄注:“此盖殷时制也。”《周礼》列为六卿之一,天官之长,掌王家内外事务

  • 侍史

    ①官名。掌记录。《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②汉朝称罪人家属没入官为奴婢者。多在官府担任杂役,或被皇帝赏赐大臣。《周礼·天官·酒人》郑玄注

  • 德明

    西夏语官名。西夏置,职掌不详。吴广成《西夏书事》卷三十一载:“乾顺遣首领德明雅逋木攀。”德明为雅逋木攀的官称。

  • 州台

    东晋州府别称。

  • 宫闱局令

    官名。即宫闱令。

  • 汤监

    ①官署名。唐朝司农寺置,掌汤池、院宇修整与器物设施,以备供奉,附近先熟瓜果,以荐陵庙,有温泉汤监、庆善汤监、石门汤监等,各置监一员、丞一员,另有录事等。②官名。唐朝司农寺所领诸汤监长官,各置一员,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