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团结兵

团结兵

唐代一种介于府兵与募兵之间的兵。始置年代不详,武则天时开始广泛设置于山东近边诸州与河南河北地区。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又扩展到关内道,由朝廷于两京及诸州拣取,其制如《唐六典·尚书兵部》“兵部尚书”条所说:“凡关内团结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华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州二千七百三十五人。选丁户殷赡、身材强壮者充之,免其征赋,仍许在家习弓矢,每年差使,依时就试”。《资治通鉴·唐纪四十》记代宗时“定诸州兵”,明令规定:“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团结兵与府兵相似之处在于差点殷赡强壮的土人充当,基本上不离乡土,有时间从事生产;与府兵相异之处在于不需自备戎具、资粮,而是官给身粮、酱菜,带有雇佣性质。此种团结兵后来广泛设于诸州,以团练使、都团练使统领之。

猜你喜欢

  • 守备太监

    官名。明置,有南京守备太监、天寿山守备太监、凤阳守备太监、承天府守备太监。

  • 爵位。君主颁与臣民的一种封号等级。商周皆置。据《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战国秦置二十等爵,秦及西汉沿之。西汉

  • 丙科

    1、汉朝的考试题,根据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科,丙科的试题最容易。《汉书·儒林传序》:“(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2、考试成绩的第三等。《史记·张丞相

  • 马步司判官

    官名。唐朝后期河东诸镇于马步司置狱,以牙校充判官,与都虞候共掌鞫讼刑狱。

  • 中尚食

    官名。北魏设置,属集书省,掌知御膳。

  • 武英殿舍人

    官名。“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之简称。参见“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

  • 川师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川师中士佐官,正一命。

  • 纲纪

    原意为治理。汉朝为郡县右曹大吏别称。右曹即指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等总揽内外众务之职吏。地位较高。魏晋南北朝州、郡国、县府所属摄诸曹、理众事,地位最尊。三国魏多指郡功曹,晋多指郡国主簿,南朝梁、北朝

  • 右都督

    官名。北魏置,为统兵将帅,位在大都督下,西魏亦置。元末朱元璋置,为大都督府副长官,正二品,吴元年(1367)改为大都督府长官,正一品。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五军都督府长官。位次左都督。参见“左都督

  • 列兵

    士兵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