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商部

商部

官署名。清末新设中央机构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设,并将原矿务铁路总局并入。总司商政,兼管路矿。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参议均各一人。下设保惠、平均、通艺、会计四司及司务厅。各司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司务厅置司务二人等。附有商标局、商律馆。三十二年工部并入,更名农工商部。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置。先是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设矿务铁路总局,设商部后,该局并入商部。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设左右参议各一人。部内分设保惠、平均、通艺、会计四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二人;司务厅设司务二人。部的直辖机构有律学馆,商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京师劝工陈列所等。本部虽以商部为名,其实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工部并入,为农工商部。

猜你喜欢

  • 石库令

    官名。西汉属将作大匠,有丞。东汉省。官名,汉置,属将作大匠(又名将作少府),掌建筑用石的保管等,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 看详元佑诉理局

    官署名。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置。先是元祐元年(1086)曾置诉理所,申理神宗时命官获罪案件。至是,御史中丞安惇以为当时收恩私室、归怨先朝,建议重新看详,依原断施行,遂置此局。元祐申雪者八十三家

  • 勾当河渠事

    官名。宋置,掌修河决等事。见“提举河渠”。

  • 杂出身

    官制用语。宋朝非经应举登第、荫补、吏人年劳出职而得以补官者,皆属杂出身。参见“杂流”。宋制,凡非经科举登第、荫补、吏人年劳出职而得以补官者,均称为“杂出身”。

  • 作坊物料库

    官署名。北宋初年置,下分三库。真宗景德元年(1004),并为一库。掌收储铁、木、铅、锡、羽翎等材料,以供作坊之用。设监官,以京朝官、内侍充任。初隶三司提举司,神宗熙宁 (1068—1077) 中改隶军

  • 出宰

    官制用语。由京官外调任地方长官之谓。《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八年诏: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官,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由京官出任地方长官叫出宰。《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

  • 集贤院(殿)直学士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集贤殿直学士,以六品以下官为之,掌刊辑经书,地位次于学士。元集贤院亦置直学士,员额二人,从三品。地位在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之下。

  • 郭齐哈摆牙喇壮大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亲军校”。

  • 部曹侍御史

    即侍御史之分掌诸曹者。参见“侍御史”。

  • 秘书署

    官署名。二国魏置。管理艺文图籍,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独立。以秘书监为长官,下设秘书丞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等。晋武帝时并入中书省,称秘书局。官署名,三国魏置,掌管艺文图书,以监为长官,下置秘书丞、秘书郎、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