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卒正

卒正

官名。① 领兵将官。汉武帝时,左将军荀彘出辽东,其属有卒正。②新莽郡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长官。天凤元年(后14),王莽据《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卒、大尹,职如太守。以侯典郡称卒正。


1、官名,西汉武帝置,为领兵武官。时左将军荀彘属官有卒正。

2、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职如郡太守,爵为侯,世袭其官。《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注:“卒正,职如太守。”《后汉书·公孙述传》:“王莽天凤中,为导江卒正,居临邛。”注:“太守曰卒正。”《汉书·王莽传》:“改郡大守曰大尹。”“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连率,子氏属令,男氏属长,皆世其官。其无爵者为尹。”

猜你喜欢

  • 外府少卿

    官名。即太府少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670) 复名太府少卿。

  • 王国尚食监

    官名。西汉置,《汉书·高唐传》记文帝为代王时有尚食监高祛,主王国膳食。

  • 尚书定课郎

    即“定课郎”。

  • 黄头郎

    官名。汉朝郎官一种,以著黄帽,故名。或以黄头为施黄旄于船头,职掌行船。又,汉朝水军士卒亦称黄头。东汉沿袭此称。官名,汉置,为郎官的一种,掌行船,汉朝水军也称黄头郎。《史记·佞幸列传》:“邓通,蜀郡南安

  • 中侍中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 (477—449)间置,由宦官充任。初为加官,是宦官中最高官职,太和十七年定为二品上。北齐置为中侍中省长官,员二人,至末期恩幸、宦官专权,员数多达数十人。管理宫中事务,执宫门钥匙

  • 保氏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劝谏王的过失,兼掌国子六艺六仪的教育。《周礼·地官》:“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 典礼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 (1373) 于内廷之中置内正司,旋改称典礼司,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以宦官为之,专纠宦官礼仪有失及妄为不法者。不久又改称典礼纪察司,升司正正六品,司副从六品。

  • 枢密院讲议司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尚书省讲议武备房置,掌讨论武备,以知枢密院事提举。三年罢。

  • 忠师

    官名。西夏置,为谏师位之一,为诸王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中等司等。

  • 蕃昌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卢龙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卢龙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