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三州

十三州

(1) 两汉监察区和行政区划。两汉以司隶校尉和十二州刺史监察京畿和全国郡县。其所部京师地区和十二州是监察区,亦合称十三州。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州始成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划。东汉的刺史所部的州与东汉末作为行政区的州,各有治所。两汉的十三州,其名称为:司隶(司隶校尉所部,治所在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豫州(治所在谯,今安徽省毫县),冀州治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徐州(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县),青州(治所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荆州(治所在汉寿,今湖南省常德县东),扬州(治所在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后移治今寿县),益州(治所在雒,今四川省广汉县),凉州(治所在陇,今甘肃省张家川),并州(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幽州(治所在蓟,今河北省蓟县),交州(治所在广信,今广西省梧州市)。

猜你喜欢

  • 铸钱使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以监察御史罗文信充诸道铸钱使,天宝三载(744)杨慎矜除御史中丞充铸钱使,掌钱币铸造; 代宗大历五年(770) 停。官名。唐置,掌铸造钱币。此官由掌握一定财政实权

  • 行宫都监

    见“行宫使”。

  • 北试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京试的一种,规定每年在北王生日举行。北王出生在六月,故定北试的日期为六月二十日。天京事变后停废。参见“京试”。

  • 敦厚

    察举科目之一。亦作惇厚、惇朴、敦朴。实行于汉代,大致是遇到日食、地震等灾异之后,帝王为表示罪己而采取的一种求贤措施。如《汉书·平帝纪》记“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夏五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大赦天下。公卿、将

  • 都大发运使

    见“发运使”。

  • 副中郎将

    官名。《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时武为中郎将,副中郎将当为其副贰。官名,汉置,掌领兵征伐或奉命出使。《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

  • 司闱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掌宫闱管钥。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宫局。掌宫闱管

  • 昭功万户都总使

    官名。元朝置。秩正三品,昭功万户都总使司长官,置二员。下设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 经历、知事各一员。

  • 礼部旅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礼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564) 五月丁亥, 改礼部为司宗, 遂改名“司宗旅下士”。职掌参见“礼部上士”。

  • 立法院秘书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立法院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