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功爵

军功爵

即用来奖赏军功的爵位,春秋战国时已有,而秦国最完善,汉沿其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庭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这就是秦汉“二十级爵”。汉武帝重视军功,又置《武功爵》十一级。《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注:“《集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


因军功而赐给的爵位。春秋时代,齐、楚、晋、秦诸国即已建立因军功赐爵的制度。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军功爵制是其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允许平民甚至奴隶和罪犯立军功即可获得爵位,并确定了赏赐军功爵的办法,即根据从军者建立的功劳,经过评议,依其功劳的大小及是否属实,然后赐给不同的爵位和土地财物。爵位的名称则有沿袭秦前期者,亦有袭用山东各诸侯国的爵称者。不过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称公而不称王,按照西周爵制公侯同级,所以其时不会有侯爵。秦国以侯为最高爵位的二十级军功爵,可能是秦统一六国后,最早也是在秦称王以后建立的,以级多者为高。其名称和等级如下:二十级,彻侯;十九级,关内侯;十八级, 大庶长; 十七级, 驷车庶长; 十六级, 大良造; 十五级, 少良造;十四级,右更;十三级,中更;十二级,左更;十一级,右庶长;十级,左庶长;九级,五大夫;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褭;二级,良造; 一级, 公士。其中第七级公大夫以上属于高爵,第六级官大夫以下属于低爵。高爵实际上是官员的爵位,低爵则是一般吏民的爵位。凡属高爵,其爵位越高,则待遇愈丰,至彻侯并可有封地而食租税。低爵也并非毫无意义,凡获得爵位即具有一定政治地位, 可以获得减刑、缩短服役期限和免除兵役,徭役。汉承秦制, 沿用二十等爵, 唯改大良造为大上造,少良造为少上造,良造为上造。高爵比秦上提一级,即第九级以上为高爵,第八级以下为低爵,当时称之为民爵。惟自西汉中期以后,朝廷滥赐滥卖军功爵,使军功爵与奖励军功毫无联系。此后军功爵除了第十九、二十两级即关内侯与列侯还拥有实际的政治地位外,其他各级,特别是八级以下的民爵,已蜕变为无实际价值的虚衔。东汉时期由于察举、征辟任官制度的推行以及募兵制的实施,军功爵已与任官、服役毫无关系,十八级以下的军功爵实际上趋于衰亡。惟关内侯与列侯作为侯爵仍被作为封赐大臣和贵族之用。后来由于皇帝的滥封侯爵,侯爵不断增多,土地、人户不敷封赏,于是又在列侯中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县侯仍食县,乡侯、亭侯则惟食一乡、一亭的租税。

猜你喜欢

  • 诸路兵马统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为统领诸路兵马之指挥机构。置都统署、副统署等官。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军官。掌统署诸路兵马,设官有诸路兵马都统署与诸路兵马副统署。

  • 鳌掖

    同“鳌禁”,见“鳌禁”条。宋朝岳珂《桯史》九:“庆元间,有宿儒以文名,入鳌掖为承旨。”

  • 公吏

    宋朝公人与吏人合称。担任管理仓场、库务、馆驿、津渡、纲运、牢狱等具体事务者,通常称为公人,有衙前、专副、库子、秤子、拣子、掐子、所由、拦头、狱子、杖直等名目。担任狱讼、帐目、遣发、书写等文职者,通常称

  • 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 判兵部事

    官名。北宋初,兵部尚书犹实任其职,后仅表示官阶,另设判兵部事,以朝官或两制充任,主管兵部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兵部复以尚书为长官,遂罢。

  • 公府议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丞相府置,职主谋议。《汉书·翟方进传》记李寻曾为议曹。

  • 守尚书郎

    即初上台的尚书郎。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见《后汉书·百官志·尚书》注。

  • 大选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又称双月选。明朝之制,凡内外官员出缺,由吏部选补,其初授官及考定升降者归双月选,按平常之缺依序升除。清朝沿之,以属于除班、升班之官员人双月选。后以补班内丁忧起复之汉郎中、员外郎、主

  • 币制局总裁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币制局的副长官。见“币制局”。

  • 都亭侯

    爵名。东汉置,位在乡侯下。晋、南朝宋、梁、北朝北魏皆置。初封都亭,后无封地。爵名,汉置,为亭侯的一种。在乡之亭称野亭,在城之亭称都亭。《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传》:“帝求母王美人兄斌……斌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