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务部

内务部

官署名,民国初置,直属大总统,国民政府改称内政部,属行政院。参看“内政部”。


官署名。清末置民政部,南京临时政府改置为内务部,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以总长、次长为正副长官,下设参事、秘书长。部内除由秘书长主管的承政厅之外,分设民治、警务、礼教、土木、疆理、卫生六局,各局除局长外,有科长、科员各职。部的直辖单位有旗产调查处、禁烟公所,以及居于首都地位的南京府。北洋政府沿设,管理地方行政和选举、救济、户口、土地、警察、出版、宗教、卫生等行政。设总长、次长、参事,部内除总务厅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设民政、职方、警政、土木、礼俗、卫生六司,次年设民治、警政、职方、考绩四司,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增置典礼司,各司设司长一人,下设佥事、主事,并有技正四人、技士十人。部的直辖机关有:筹备国会事务局等;赈务处等;河务局等;护军管理处;警师警察厅:红十字会。国民党政府改为“内政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三伴

    官名合称。明朝诸王府伴读、伴讲、伴书的合称。

  • 二大

    北魏时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合称。位在三师之下、三公之上。官名简称。北魏时大司马和大将军简称“二大”,其地位高于“三公”,低于“三师”。参看“大司马”和“大将军”条。

  • 散实官

    隋朝以戎号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为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其开府仪同三司改升从一品,位次王公。

  • 候缺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任用官员之方法。官员赴吏部报到听候选用,选定后,赴各该指定处所候补,等候补授实缺。参见“候补”。

  • 厅子都

    唐末藩镇的牙兵。为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所置,备帐前宿卫。其军士均选富家有材武者为之。

  • 清品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指“清官”的品级。北魏后期,武职地位较低,《魏书·张彝传》:“ (彝)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

  • 驾部尚书

    官名。西晋初置,掌尚书驾部曹,为六曹尚书之一,三品。武帝太康(280—289)以后省。北魏前期复置。《南齐书·魏虏传》: “驾部尚书知牛马驴骡。”孝文帝改制后罢。参见“驾部”。官名。北魏兴安二年正月置

  • 近侍

    通常指皇帝身边的近臣,包括朝廷官吏和宦官。朝廷官吏多指御史、给事中等,宦官有御前近侍,如打卯牌子、御前牌子、答应长随、尚衣、尚履等。国君的亲近侍从官员。《后汉书·伏湛传》:“近侍纳言左右。”

  • 主簿

    官名。汉朝中央及州郡官府均置,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丞相或三公府称黄阁主簿,录省众事,职权甚重。三国魏末丞相府置,员四人。西晋初三公及位从公者加兵,始置主簿。东晋则诸公皆置,员二人。与祭酒、舍人主阁

  • 制造库西科

    官署名。清朝工部制造库二科之一。设经承等吏员办事。分掌各项物品制造与收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