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从禁军
唐初禁军名。高祖于隋末从太原起兵,平定国内后,从征军士不愿罢遣归里者留三万人,给以渭北白渠旁的沃地,号称“元从禁军”,屯于宫城北门(玄武门),专任宿卫,又称北门屯兵。其后士兵年老不能胜任宿卫任务,就以其子弟接替,故又称之为“父子军”。
唐初禁军名。高祖于隋末从太原起兵,平定国内后,从征军士不愿罢遣归里者留三万人,给以渭北白渠旁的沃地,号称“元从禁军”,屯于宫城北门(玄武门),专任宿卫,又称北门屯兵。其后士兵年老不能胜任宿卫任务,就以其子弟接替,故又称之为“父子军”。
官署名。元朝置,掌诸色课程和京城各市。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并原京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武宗至大元年(1308),改宣课提举司,秩从五品。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等职。下领马市、猪羊市、牛驴市
满语官名。武职。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改。汉译为“班领”。
即“录尚书事”。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西、威南、威北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地位相当于安东将军。
官名。北魏置。为追捕京畿盗魁而设。《魏书·张赦提传》: “赦提设防遏追穷之计,宰司善之,以赦提为逐贼军将。”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引礼舍人,员额三人,后裁去二人,掌按对宾客,赞相威仪。
官署。《韩非子·三守》: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从六品上文散官。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宋朝文散官名号,从六品以上的文散官(无职无事)称奉直郎。见《宋史·职官九·文散官》。
官名。即太子右清道副率。
官署名。九路提刑司之一。掌本路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置于山东济南府。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