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战国置,主迎送宾客,亦指军中主侦察或伺望敌情的小吏,汉朝沿称。如京师诸城门有门候。军中下级武官亦多有称候者,如东汉大将军营部下有军候、假候等,为一级指挥官。边郡所置有候官、候长。西域等诸国或有以此名官者。


官名,1、为秦汉时军中武官,掌领兵,也称军候。《汉书·陈胜项籍传》:“(项梁)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杰为校尉、候、司马。”“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羽,欲约。”《后汉书·百官一》:“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

2、边郡武官,属郡都尉。候官有候、候吏、候长、候史、斥候、燧等。候官以候为长,掌侦察报警等事。《后汉书·郡国志五》:“张掖属国,候官、左骑、千人……右凉州刺史部,郡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匈奴也置此官。《汉书·匈奴传上》:“孝文十四年……候骑至雍甘泉。”

3、掌迎送宾客,也称候人。《国语·周语中》:“候不在疆。”注:“候,候人,掌迎送宾客者。疆,境也。”

4、掌守护京都城门,也称门候。《后汉书·百官四》:“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洛阳城门十二所……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注:“《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千石。”

猜你喜欢

  • 宣令舍人

    官名。即隋朝太子典书坊通事舍人,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唐朝复名通事舍人,隶右春坊。参见“通事舍人”。

  • 银券

    见“丹书铁契”。

  • 敦武校尉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八品下。元沿置,升秩为从七品。

  • 鼓吹署丞

    官名。即鼓吹丞。

  • 会举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布政使、按察使员额有缺,由三品以上官会推,称为会举。见《明史·选举志三》。

  •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仁宗皇庆元年 (1312),由隆镇上万户府改立。军士来自唐兀、贵赤、西域、钦察、阿速等色目卫军,亦包括部分汉军和哈刺鲁军。掌屯守大都围周各隘口。置都指挥使三员

  • 宜都章京

    即“伊都章京”。

  • 钧师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掌冶铸钩兵器的工官。《吴越春秋·阖闾外传》: “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

  • 大宗正卿

    官名。秦汉以来,历朝置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北魏始改此名。多以宗室担任,或亦任外姓。《魏书·良吏·窦瑷传》: “除大宗正卿,寻加卫将军。宗室以其寒士,相与轻之。瑗案法推治,无所顾避,甚见仇疾”。北魏孝文帝

  • 首席检察官

    官名。国民党政府于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各配置检察官,分别执行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所管辖的民刑事案件的检察事务。若只设一名检察官,即无首席之称。在未设法院的地方,由县长兼任检察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