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院牙职
宋朝州府使院牙校职员总称。宋初,京城开封府及诸州府皆设使院,掌衙前具体事务。其牙职有孔目官、勾押官、左右都押衙、左右押衙、左右知客押衙、都孔目官、教练使、衙内指挥使、子城使、都知兵马使、守阙都教练使、守阙教练使、中军使等名目。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用新名,有都史、副史、介史、公皂、衙皂、散皂、上隶、中隶、下隶等。
宋朝州府使院牙校职员总称。宋初,京城开封府及诸州府皆设使院,掌衙前具体事务。其牙职有孔目官、勾押官、左右都押衙、左右押衙、左右知客押衙、都孔目官、教练使、衙内指挥使、子城使、都知兵马使、守阙都教练使、守阙教练使、中军使等名目。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用新名,有都史、副史、介史、公皂、衙皂、散皂、上隶、中隶、下隶等。
武官名。汉置,掌护羌族。见《汉书·王尊传》。
官署名。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置,属大都留守司。掌采伐材木,烧炼石灰。以提领一人为主官,下设副提领、提控各一人。
政区名。在商代亦称方国,是商与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分封区域。封国对王室是从属关系,是后世地方政权的初期形态。参见“分封制”。
官名。宋朝都督、宣抚使、招讨使、镇抚使之属官,掌起草机密文书,多由本司长官奏辟。军事幕职名。宋置,为都督、宣抚使、招讨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宣谕使、镇抚使等所属,掌书写机密文书。
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乌丸、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多由推举产生,任期有一定限制。《魏书》:“(乌丸)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邑落各有小帅,不世继也。”
服饰名。指帝王所赐之官服。始于周朝。周之官秩,自一命至九命,分为九等。各视其命之数,有一定之制。故将天子按诸侯、大臣爵秩品位所颁赐之制服,谓之命服。《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敢有安志。
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帅军征伐。《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昌武靖信侯单究,初以舍人从,以郎入汉,定三秦,以郎骑将军击诸侯,侯,九百户,功比魏其侯。”
官名。辽置,见“南护卫府”。
政区名。宋真宗分全国为十八路,至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更定全国为二十三路:京东、河北、淮南各分为东西,京西路分为南北,陕西路析为永兴、秦凤二路,合原十八路共为二十三路。而京师所在的开封府(统十六县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周王和王后配合各种服色所穿的鞋子。《周礼· 天官》: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掌王及后之服屦”,“凡四时之祭祀,以宜服之”。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