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仓部

仓部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台(省)诸曹之一。职掌全国粮食仓储出纳之政令、帐目。长官为郎(郎中),资深者称侍郎。魏晋南朝隶度支尚书,北魏前期设尚书为长官,直属尚书省,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为郎曹,隶度支尚书。北齐因之。麴氏高昌国亦置,为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隋初因之,长官称侍郎。文帝开皇三年(583)以后称仓部司,隶户部,历朝因之。掌全国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政令,审核诸司出入之数,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平谷价。开皇六年增置员外郎一员为次官,司本署籍帐。炀帝改侍郎为郎,置二员,罢员外郎,寻又减一郎,置承务郎一员,同员外郎之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正副长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同庾,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储,肃宗至德二年(757)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后,或以他官兼任出纳使,掌管仓储之事,渐夺其权。唐朝中晚期户部诸司职权渐归三司使,五代因之。北宋初仓庾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悉归三司,又别置提点仓场官督察其事,本司无所掌,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实掌国家仓场储积给受之政令,分设仓场、上供、给纳、粜米、掌法、知杂六案,由郎中、员外郎总领其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司农寺并入,绍兴四年(1134)复分置。辽、金、元不置。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二十三年分四属部为十二部,遂罢。又,渤海国置为左六司支司之一,置郎中、员外以主其事。


官名。掌管粮食收藏发放的官员。魏设仓部郎,历代多沿用其制;隋初改称仓部侍郎,隋炀帝时又复称仓部郎;唐朝称仓部郎中,为户部属官。参看《隋书·百官下》、《唐六典户部尚书》、《新唐书·百官一·户部》。

猜你喜欢

  • 京朝官

    宋代文臣本官阶组成部分之一。唐代的常参官,至宋称为朝官,而称未常参官为京官,合称京朝官。京朝官为文臣叙迁之阶的较高级部分,共分四十二阶,其顺序如下:一、太师;二、太尉;三、太傅;四、太保;五、太子太师

  • 盛京工部左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工部所属办事机构。顺治十六年(1659)置。设郎中一人为主官,下设员外郎三人,主事一人,笔帖式若干人,皆为满员。掌理部分营缮工程之事,并征收木税,修葺车船,供给围场车马。所辖满洲四品官

  • 尚书二千石郎

    参见“二千石郎”。

  • 和硕亲王

    爵名。清宗室封爵第一等,简称亲王。主要封皇子。初封时另给封号,称赐号。可传袭子孙。年俸银一万两,俸米五千石,亦有特旨给双俸者。爵名。清朝宗室封爵的最高封号,皇子封和硕亲王。和硕是满语,意思是“一方”,

  • 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

    官名。金置于大庆关,员额一人,秩正八品。掌解系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栽植榆柳、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下设同管勾一人,司吏二人。

  • 内史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省称内史、大内史。春官府内史司长官,员二人,掌皇帝诏书的撰写与宣读,参议刑罚爵赏以及军国大事,下设小内史下大夫、小内史上士、小内史中士、小内史下士以佐其职,领

  • 绣锦营

    太平天国所设诸匠营之一。所辖为画工与男绣工,掌画壁画与刺绣。

  • 宣课司大使

    官名。明置,掌收宣课司的税。明制,以在京所设官店为宣课司,以大使掌其税收,称宣课司大使,从九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宣课司大使》。官名。明初改在京官店为宣课使,于正阳门外、正阳门、张家湾、卢沟桥设宣课司

  •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

    惩戒机关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始置,为临时机构,必要时在中央或各省成立,议决关于简任和荐任官的惩戒。次年一月二十日公布《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令》,改为常设机构,惟置于中央。设委员长一人

  • 乘黄局教尉

    宦官名。北齐置。参见“乘黄局”。官名。北齐置,属中宫仆署,见“中宫仆署令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