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甲

二甲

官制用语。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殿试,始分进士为甲、乙两等。太平兴国八年,分为三等,称三甲,其第二等称二甲。宋朝时每科所分甲数及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太宗端拱元年 (988)、二年取进士皆未分甲,而淳化三年 (992) 御试进士,共录取进士三百五十三人,第一甲三百零二人,第二甲五十一人,仅分一甲、二甲两等。以后多分三甲,亦有分五甲时。二甲例赐进士出身。元朝二甲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官职。明、清时二甲名额多于一甲,但少于三甲,仍赐进士出身,其第一名称传胪。二甲中的优秀者可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余分至各部、寺担任主事等中级官员或出任知县等地方官。

猜你喜欢

  • 黄门内品

    宋朝内侍阶官名。从九品。

  • 五坊宫苑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圣历 (698—700)中置闲厩使押雕、鹘、鹞、鹰、狗五坊,以供狩猎之需,以一使总领之。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以金吾将军杨崇庆充任,代宗宝应二年 (763) 入隶内宫苑使,领五坊

  • 警佐

    警察职名。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各处设警佐十二人,其地位次于警正;县警察所设警佐一至三人,得充警察分所所长。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于县,掌全县警察事务,其地位相当于科长。

  • 台巡驱使官

    吏名。宋朝御史台左、右巡使属吏,负责纠正百官班序,历九选授勒留官后,考察合格,许出为县主簿、县尉。

  • 市正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负责市场管理的长官。《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遂行至吴,徒跣被发,乞于吴市。三日,市正疑之,而道于阖庐。”官名。掌司市。《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子胥遂行至吴,徒跣被发,

  • 北院统军使

    官名,辽国置,属北面官,为北院都统军使司官员,掌北院从军之政令。其佐官有北院副统军使、北院统军都监。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条。官名。辽置,见“北院都统军司”。

  • 文书名。下行文。始用于宋朝,时称札子,为机密文书。凡中书、枢密院处置公事,均用以指挥所部。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札子则枢密院长官押字在下,副长官以次向上。元、明两朝改称札付

  • 骑使

    使职名。 唐玄宗天宝(742—756)以后骑宿卫之法渐废,安史乱起,宿卫禁兵,弱不能抗。肃宗即位,调补禁军,置使以选补,乾元二年(759)以御史大夫充骑使, 御史充判官

  • 资政院副总裁

    官名。清末资政院副长官。宣统二年(1910)置。初为二人,三年改为一人,由三品以上大员内特简。掌佐理全院事务,会议时为副议长。总裁有事故时,代理其职权。官名。清末置,为资政院的副长官。见“资政院”。

  • 中部给事中

    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中部监察政务的官员。《魏书·阉官传》:“(苻承祖)因事为阉人,为文明太后所宠,自御厩令迁中部给事中,散骑常侍,辅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