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黑山

黑山

①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元和志》 卷15沙河县: 黑山 “在县西四十里。出铁”。《方舆纪要》 卷15沙河县: “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山石多黑,因名。《旧志》: 黑山,襄国之名山也。”

②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龙山北。《方舆纪要》 卷12安肃县 “龙山” 条下载: “相近者为黑山,背阳面阴,土壤深黑。下有黑山村。”

③一名牛首山。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元和志》卷12神山县: 黑山 “今名乌头山,在县东四十四里,黑水出焉”。

④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辽史·营卫志》: “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莲。” 宋沈括 《梦溪笔谈》 卷24: “黑山在大幕 (漠)之北,今谓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谓之庆州。予奉使,尝帐宿其下。山长数十里,土石皆紫黑,似今之磁石。有水出其下,所谓黑水也。”

⑤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调露元年 (679) 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胡注:“黑山一名杀胡山,在丰州中受降城正北,如东八十里,亦谓之呼延谷。”

⑥当今内蒙古西部大青山一支。《魏书·世祖纪》: 神䴥二年 (429), 拓拔焘车驾 “至黑山, 校数军实”。《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 黑山在振武北塞外,即杀虎山。

⑦在今辽宁辽阳县南。明 《辽东志》 卷1: 黑山在 “(辽阳) 城南 一百八十里”。民国 《辽阳县志》 卷2黑山 “城东南一百三十里”。产金。

⑧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北。《辽史·地理志》: 辽州有黑山。即此。今县以黑山为名。

⑨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清史稿·地理志》 巴彦州: “东北黑山,绵亘百余里,与木兰青山接,故布特哈人虞猎场也,又名蒙古尔山,呼兰民屯自山前后始。”

⑩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十六里。产铁。《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黑山 “山石皆黑,冶器取资于此”。又多煤炭。

(11)一名黑麓山。在今河南辉县市北。《水经·清水》: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 郦道元注:“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之东,清水所出也。” 《清一统志 ·卫辉府一》: 黑麓山 “在辉县东北五十里。两岸壁立,直逼霄汉,亦曰黑山”。

(12)一名墨山。在今河南浚县西北。东汉末,张燕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大本营在此。《后汉书·袁绍传》: 绍为冀州牧,沮授曰: “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 唐李贤注: “黑山在今卫州卫县西北。”

(13)在今河南封丘县北三里。《后汉书·袁术传》:初平四年 (193),“ (袁) 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匈奴于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

(14)在今陕西榆林市南。《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黑山 “在镇南十里。水草甘美。正统中,朔骑内侵,率由此驻牧。成化中始筑塞堡,并种柳万株以防冲突。山下黑水出焉”。

(15)在今甘肃金塔县北。《方舆纪要》 卷63肃州卫: 黑山 “在卫北。屹立沙漠中,黑水经其下,为北面之形胜”。

(16)在今宁夏中卫县东三十里。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3: 黑山 “石色皆黑,盛夏积雪不消”。

(17)又作大黑山。即今缅甸西部之阿拉干山。《新唐书·地理志》 安南通天竺道: “自骠国西度黑山,至东天竺迦摩波国千六百里。”


(1)古山名。(1)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败突厥于黑山,即此。(2)又称杀胡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南。《魏书·太武帝纪》:神䴥二年(429年),“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即此。(3)又称墨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东汉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飞燕领导黑山军据此。《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即此。(4)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明成化中,巡抚余子俊植柳万株其下。(5)即“青山(1)(1)”。(2)今山名。在辽宁省西南部、大凌河上游东岸。因山上树木繁茂,远望呈黑色,故名。东北—西南走向,海拔600米左右。高峰大青山(1224米)和黑山(1140米),均在建昌县境内。为杏仁重要产地,还产大理石、花岗石等。


猜你喜欢

  • 洧川县

    金兴定二年(1218) 置,属开封府。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里铺。元属汴梁路。明洪武二年(1369) 移治今尉氏县西南洧川镇,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4年撤销,并入

  • 任桥

    即今安徽固镇县西北二十六里任桥镇。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固镇西北有任桥。集镇名。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中部。属郭溪镇。人口 2300。村有清建任桥,故名。为皮鞋专业村,产中低档皮鞋为主,并有喷光印花

  • 怀宁县

    ①东晋义熙中置,为晋熙郡治。治所即今安徽潜山县。隋为同安郡治。唐为舒州治。南宋嘉定十年(1217)迁治皖口(今怀宁县东北山口乡),端平三年(1236)迁治罗刹洲(今贵池市西六十里),后又迁治宜城(今安

  • 梁上铺

    即今贵州三穗县南良上乡。《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 条下: 又有 “梁上铺” 等,“皆清江通判管理”。

  • 初兴县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南朝梁以后废。

  • 椒江

    灵江下游。在今浙江台州市境。灵江东南流接纳永宁江后,称椒江,东经椒江区入台州湾。《清一统志·台州府一》: 灵江 “至亭山会永安江出海门,又名椒江,入海”。

  • 陷河

    ①在今河北滦南县西。《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陷河 “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②即今山东庆云县南献河。元于钦 《齐乘》 卷2: “东无棣县北有陷河,阔数里,西通德棣,东至海

  • 祈年宫

    即蕲年宫。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古城村。《汉书·地理志》 雍县: “橐泉宫,孝公起。祁年宫,惠公起。” 《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雍县南,雍水注之。水出雍山,东南流……径胡城东。俗名也。盖秦惠公之故

  • 丽水

    ①战国楚地。即今广西东北部之漓江。《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②即今浙江丽水市东北及缙云县之好溪。为瓯江支流。《元和志》卷26处州丽水县:“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

  • 槀城县

    又作稾城县、藁城县。西汉置,属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二十八里丘头镇。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复置,属巨鹿郡。北齐改名高城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复名槀城县,大业二年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