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岭
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 “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 《清一统志·徽州府一》: 黄竹岭 “在休宁县西,张公山西支也。与江西浮梁县接界,地当厄塞”。
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清一统志 ·宁都州》:黄竹岭 “在瑞金县东北八十里。一名黄竹隘,路通长汀”。
③即黄竹山。在今湖北竹山县北。《元和志》 卷21竹山县: “因黄竹岭以为名。”
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 “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 《清一统志·徽州府一》: 黄竹岭 “在休宁县西,张公山西支也。与江西浮梁县接界,地当厄塞”。
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清一统志 ·宁都州》:黄竹岭 “在瑞金县东北八十里。一名黄竹隘,路通长汀”。
③即黄竹山。在今湖北竹山县北。《元和志》 卷21竹山县: “因黄竹岭以为名。”
①春秋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齐庆封“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即此。后属楚,更名谷阳。秦于此置丹徒县。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因南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
即杜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汉刘向《说苑·善说》:“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水经·淄水注》 作杜山。《元和志》卷10青州临淄县:“社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①在今河北卢龙县东。《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十八里铺“建文四年,辽东兵攻永平,燕将谷祥过小河,拒却之于十八里铺”。即此。②即今陕西汉中市东铺镇。清乾隆《南郑县志》卷3:东乡有十八里铺。光绪《陕西全省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北岸。《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分四道进兵汴州,令“史朝义自白皋”济河。即此。
明万历中建,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涑水河上。《清一统志·蒲州府一》:观底桥“在临晋县(今临晋镇)东南二十里”。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维摩州。在今云南砚山县北维摩。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五十里半截塔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热河省围场县:“县属半截塔,位于伊马都河左岸,距天宝山七十里,至多伦二百三十里。户数一百,人口八百。”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北。明洪武间改为臻剖六洞横坡长官司。
一作皮陇。在今贵州麻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121麻哈州: 波陇山在 “州东十里”。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南青衣江畔。《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白金堤“在夹江县治西南。延袤数里。亦名向君堤。蒙江啮岸,令向君励意捍之,锸沙泞中得白金一箧,霈然资焉,不他取一镪而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