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城

黄城

①俗称黄牛城。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十二里,与斗城 (范蠡城) 相近。《史记·春申君传》:黄歇请封江东,楚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②本赵邑,后属魏。在今山东冠县南十里。《史记·田敬仲世家》: 齐宣公四十三年 (前413),“伐晋,毁黄城”。又,《史记·赵世家》: 敬侯八年 (前379),“拔魏黄城”。肃侯十七年 (前333),“围魏黄,不克”。《战国策·齐五》: 苏秦建议齐、赵两军集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即此。

③春秋黄国都城。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汉书· 地理志》 弋阳县注应劭曰:“故黄国,今黄城是。” 《水经· 淮水注》: “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城内有二城,西即黄城也。”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史记·赵世家》: 敬侯八年 (前379),“拔魏黄城”。

⑤东汉末建。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元和志》 卷27黄陂县: “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 北齐于此置南司州。南朝陈改置司州。北周改置黄州。

⑥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7兴安县 “全义城” 条下: “ 《通志》: 县西五十里又有黄城。相传黄巢寇桂州,尝营垒于此。”


(1)古邑名。(1)战国赵邑。在今山东省冠县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年),齐“伐晋,毁黄城,围阳狐”,即此。(2)战国魏邑。即黄,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七年(前333年),赵“围魏黄,不克”;《战国策》:苏秦说齐赵袭魏之河北,“烧棘蒲,坠黄城”。皆即此。(2)古地名。即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内黄集村。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攻汴京,金哀宗完颜守绪出奔于此。(3)区片名。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万。原黄县和龙口市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黄县城由黄城集移此。1986年起为龙口市治。明崇祯年间,县城分东北隅、东南隅、西北隅、西南隅四区。1945年东南隅和西南隅并为一村,因中间有“凤仪门”,取名凤仪村。有纸箱、彩印、自行车配件、减速机、装潢、电焊条、起重机等厂及建筑公司。烟汕、黄水、牟黄公路纵横贯穿镇境。城南部建有龙口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沈水

    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四里。古名小沈水。源出沈阳城东关观音阁涌泉,东南流入浑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沈水“在承德县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

  • 粉水

    ①一名粉青河。即今湖北西北部南河及其上游粉青河。源出神农架林区西南,东北流经房县东、保康县西,至谷城县,东注入汉水。《水经·粉水》:“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郦道元注:

  • 清营山

    即清廉山。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水经·河水注》: “清水出清廉山西岭,世亦谓之清营山。”

  • 四渎津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北魏于此置四渎关,因四渎津为名。《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始自是出,东北流径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 自

  • 石竹山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舆地广记》、《舆地纪胜》皆作竹山。《方舆胜览》卷10福州:石竹山“在福清县南一里,有林真君玄光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石竹山在“县西二十四里,山多竹树,青葱插天

  • 无畏山寺

    巴利文作阿跋耶祗厘毘诃罗。为斯里兰卡最古寺院之一。公元前1世纪中,斯里兰卡瓦塔加摩尼王即无畏王所建,东晋法显《佛国记》:“(大)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

  • 获 (獲) 麐渡

    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 获麐渡,“ 《志》 云: 在县东南漕河旁。地名大长沟”。

  • 波斯

    指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伊朗。公元224年阿尔希达尔推翻安息阿尔萨息王朝,建立了萨珊王朝。都城在宿利城 (今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唐永徽二年(651) 为大食 (阿拉伯帝国) 所灭。

  • 柳树沟岩刻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约百里的夹山柳树沟。形态万千的花岗岩下有清泉一泓,汇潴成池。岩刻即集中分布在山泉后的花岗岩壁上。有岩羊、山羊、双鹿相对、人弯弓射猎、高轮车和太阳等形象。图案长10—20厘

  • 仙境山

    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福宁府》:仙境山“峰峦峭拔,怪石嵯峨,岩洞宽豁,有石门天成,为神仙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