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洲
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二县间长江中。鹊头为铜陵县北鹊头山,鹊尾在繁昌县东北三山。西对无为县,为长江险要之处。《宋书·邓琬传》: 泰始二年(466),“ (陶) 亮本无干略,闻建安王休仁自上,殷孝祖又至,不敢进,屯军鹊洲”。
在今安徽省铜陵市至繁昌县长江中。鹊头为铜陵北鹊头山,鹊尾为繁昌东北三山。西对无为,为江流险要之处。《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陶亮屯军鹊洲,刘胡屯军鹊尾,即此。
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二县间长江中。鹊头为铜陵县北鹊头山,鹊尾在繁昌县东北三山。西对无为县,为长江险要之处。《宋书·邓琬传》: 泰始二年(466),“ (陶) 亮本无干略,闻建安王休仁自上,殷孝祖又至,不敢进,屯军鹊洲”。
在今安徽省铜陵市至繁昌县长江中。鹊头为铜陵北鹊头山,鹊尾为繁昌东北三山。西对无为,为江流险要之处。《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陶亮屯军鹊洲,刘胡屯军鹊尾,即此。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至治二年(1322)废。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南。至治二年(1322年)废。
古道路名。北魏筑,以道出灵丘县,故名。北起今山西大同市,南越恒山,灵丘县以下沿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河北定州市,为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魏书·太祖纪》:天兴元年(398),“发卒万
1913年改海伦府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通肯城 (今黑龙江省海伦市)。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地当海伦河北”,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89年改设海伦市。旧县名。1913年改海伦
亦作峡州路。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峡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阳、长阳、宜都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为硖州府。见“峡州”。
①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 西北归州镇。《水经·江水注》: “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 属建平郡。
明置,属长乐县。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松下。为长乐之咽喉,福清之门 户。洪武二十年 (1387)移海口镇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96: 嘉靖二十七年 (1548),“倭寇自松下突入海口澳登陆,攻福清之镇
亦谓岭外、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故名。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 “ (刘) 隐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 唐张籍 《送郑尚书》 诗云: “海北
即婆闰县。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九十六里。《旧唐书· 地理志》 平泉县: “汉牛鞞县地,后魏置婆润县。隋移县治于赖黎池,仍改为平泉县。”
在今河北滦平县南。《清一统志 ·承德府》 “黄崖堡” 条引 《方舆纪要》 曰: “水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流入密云县境”; 又引 《畿辅志》曰: 墙子岭关 “北为大黄崖,又稍北为小黄崖,皆有堡”。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方舆纪要》 卷92台州府: 宜山在 “府西六十里。其巅平衍,良畴可千顷,潭瀑沾溉,旱不能灾”。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一里。《元丰九域志》 卷9:宜州龙水县有宜山。《方舆纪要》 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