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化堰
古青神渠。在今四川青神县北。《元史·河渠志》: “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应期而功毕。” 即建于唐太和中,为僚族张武所开,历代维修,扩大灌溉面积。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直灌田四十余里”。清乾隆间,“自九老桥至中兴庵四十余里,灌田一万四千余亩”。为青神陂堰中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扩大面积至三万六千亩。
古青神渠。在今四川青神县北。《元史·河渠志》: “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应期而功毕。” 即建于唐太和中,为僚族张武所开,历代维修,扩大灌溉面积。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直灌田四十余里”。清乾隆间,“自九老桥至中兴庵四十余里,灌田一万四千余亩”。为青神陂堰中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扩大面积至三万六千亩。
①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兴化市。曹学佺《名胜志》:“伪吴武义年中置今县,言将振兴其教化也。”南唐改属泰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废入海陵县。十九年(1149)复置,仍属泰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09融县: 板江村 “在县西。成化中,怀远贼侵融县板江村据之,即此”。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南元坝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嘉陵县。
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阳升江“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又银坑水亦出焉,经县东五十里,合于阳升江,流入攸水”。
在今西藏生达县驻地。藏语意为背阴口。旧属西康同普县,1960年后划归江达县。1983年设立生达县。集镇名。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西北部。生达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00。生达,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
即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寰宇记》卷120彭水县:“更始水又名涪陵,今名内江水。《水经注》云:更始水即延江文津也,言水下入涪陵,别名涪陵水。”《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涪陵江,“《图经》云:自本州
①金置,属济阳县。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南二十里回河镇。②金置,属堂邑县。当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堂邑镇附近。
西汉置,为上谷郡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赤城县南。属上谷郡。为东部都尉治。东汉废。《水经注·沽河》:阳乐水(《汉志》作乐阳水)经女祁县故城南。
①商、周地名。春秋为晋邑。即今河南获嘉县。《左传》:文公五年(前622),“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杜注:“宁,晋邑,汲郡修武县也。”《韩诗外传》卷3: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 因名修武。秦置修武
即今北京市怀柔县东雁栖河。《方舆纪要》卷11顺义县:大水峪河“在县北三十里,源亦出塞外,经怀柔县流入界,至孙家庄东北,合于黄花镇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