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踪桥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董璋克汉州,孟知祥将兵赴援,“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镇北,甲申迟明,廷隐陈于鸡踪桥”。即此。《方舆纪要》卷67新都县:鸡踪桥“在县北三十五里。《旧志》云:弥牟镇北有鸡踪桥。……今湮”。
在今四川省新都县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以董璋克汉州,将兵赴援,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鸡踪桥,义胜定元都知兵马使张公铎陈于其后”,即此。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董璋克汉州,孟知祥将兵赴援,“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镇北,甲申迟明,廷隐陈于鸡踪桥”。即此。《方舆纪要》卷67新都县:鸡踪桥“在县北三十五里。《旧志》云:弥牟镇北有鸡踪桥。……今湮”。
在今四川省新都县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以董璋克汉州,将兵赴援,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鸡踪桥,义胜定元都知兵马使张公铎陈于其后”,即此。
1945年于西宁县置,为青海省会。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谷地。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597.30 平方千米(市辖区342平方千米)。人口180.9万(市辖区78.8万)。辖城东、城中、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恭州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宋置,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南七十里。明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宋置,在今江苏省丹阳市东。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在今福建连江县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东塘湖“在连江县北,潴水五百顷, 溉田四万亩。隋开皇十三年肇兴,唐咸通初令刘逵、宋淳化初知县事鞠仲谋重浚。明天顺四年,知县欧阳翰大加清饬,天启末复湮。本朝康熙
亦作金帐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 (1223) 封长子术赤于钦察等部旧地,领有咸海及里海以北地。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 术赤次子拔都又远征,扩大辖地至今多脑河下游。太宗后二年 (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于安儿城置,属西宁州。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宋史·地理志》 西宁州: “东至保塞砦五十七里。”
隋义宁二年(618)置,属巴东郡。治所即今四川丰都县。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9丰都县:“丰民洲在平都山下,隋两取之以名县。”唐初属临州,贞观八年(625)属忠州。北宋政和元年(1111)废。南宋绍
又名句曲山。即今江苏西南部茅山。《元和志》卷25润州延陵县:“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经》,不录。”《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三茅山“汉有咸阳三茅来治,故名茅山焉”。《清一统志·镇江
又作天门岭、嵩岭、长岭。在今黑龙江省东南部,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清萨英额《吉林外纪》卷2:“昔有民人张广财在此开设旅店,行者遂以名岭。”又称小白山。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南延至吉林省境。属长白山脉。东北—
①南齐置,属梁州。梁普通三年(522)治所在今四川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大竹、广安等县地。大同三年(537)于郡置渠州。北周武成元年(559)改为流江郡。②南朝梁置,属新州。治所在北宕渠县(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