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鲜州

鲜州

唐武德五年 (622) 分饶乐郡都督府奚部落置,属营州都督。神龙初改属幽州。治所宾从县,寄治潞县之古潞城 (今河北三河市西南)。后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分饶乐都督府置,初在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一带,后侨治营州(州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境,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治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境,神龙初移治幽州潞县之古县城(今河北省三河县西南)。五代晋废。


猜你喜欢

  • 勐 (猛) 半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 设勐伴土便委。后亦称勐帕。傣语 “勐” 为地方,“半” 为巨人脚印,意即有巨人脚印的地方。

  • 科布多

    政区名。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设参赞大臣一员,受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治所在科布多城(今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会科布多)。《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统部》: 科布多参赞大臣 “管理扎哈沁、厄鲁特、明阿特

  • 沁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沁源县(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

  • 大竹卡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北。是日喀则经麻江去拉萨渡雅鲁藏布江的渡口,也是西藏著名渡口之一。藏语“大”即大氏家族之意,“竹卡”意为渡口。东至仁布,西至日喀则,北至乌郁都有道路相通,为后藏交通要津。

  • 涪水

    又作涪陵江。即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泝舟涪水。” 《元和志》 卷30黔州:“西有延江水,一名涪陵江。自牂柯北历播、费、思、黔等州北注岷

  • 枋桥

    即今台湾台北县东板桥市。清光绪 《台湾地舆总图》 淡水县图: 台北府淡水县东有枋桥街。即今台湾省台北县驻地板桥市。清乾隆年间大陆移民至此垦殖,在东侧小溪上架一木板为桥,因称其地为枋桥。后移民渐增,多为

  • 辛立庄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四十里辛立庄镇。清《畿辅舆地全图》新城县:新立集在县东。同治《畿辅通志》卷47新城县图:东北有辛立庄。

  • 绿降水

    即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水。《明史·地理志》 万承州: “西南有绿降水,亦名玉带水。” 《清一统志·太平府》: 绿降水 “在万承土州 (治今龙门镇) 西南十里。源出州东南境,环绕州前,又西入养利州界合通

  • 鱼复 (復) 浦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二里八阵图下之沙洲。《晋书·桓温传》: “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浦沙丘之上。” 唐杜甫 《入宅》 诗云: “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清钱谦益笺注: “ 《地志》: 夔治鱼复,滟

  • 乌仑砦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7环县:乌仑城“以乌仑山而名。为戍守要地”。金称乌伦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