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
东胡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附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东汉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其后联合体瓦解,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其众,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地区建立政权,内迁的鲜卑人渐与汉人及其他族人相融合。
东胡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附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东汉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其后联合体瓦解,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其众,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地区建立政权,内迁的鲜卑人渐与汉人及其他族人相融合。
即今四川綦江县之綦江。《舆地纪胜》 卷180南平洋: 夜郎溪 “以其从夜郎之境来,故名”。《方舆纪要》 卷69綦江县: 綦江“在县南,即夜郎溪也”。
明置,为水驿。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建平水驿 “在州东五里。《志》 云,驿东有三闾峡,以屈原名”。
金析东明县置,属曹州。治所在流渠城(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八里)。取其首乡曰兰阳为名。元至正十七年(1357)徙治韩陵(今兰考县东北五里),属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徙于马邨(即今兰考县),属开封府。
唐至德二年(757)改安康郡置,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乾元元年(758)改为金州。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安康郡置,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辖
北宋置,属新郑县。即今河南新郑市北三十四里郭店镇。(1)在浙江省海宁市中部。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郭店,人口5500。明景泰年间诗人苏平兄弟(景泰才子之二)隐此,称苏溪。嘉靖
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即小江) 南侧。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卷99土司: 茨竹寨土守备,“乾隆十三年从征秤戛,以功授世袭茨竹土把总,……北至茨竹、习降小江一百里野夷界”。
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西昌县为镇,属龙安县。在今四川安县东南四十里花荄镇。在海南省屯昌县西北部。面积37.1平方千米。人口 7440。镇人民政府驻西昌,人口 1090。因西部曾为昌盛之地,故名。1
在今湖北兴山县西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兴山县: 茅麓山寨 “ 《县志》,康熙三年,李来亨拥众茅麓山,列寨拒守,最为险峻。大军合围,协领莽依图、统领赉塔冒矢石,毁其寨,来亨举家自焚,余众皆降。…
在今河北无极县西。《方舆纪要》 卷14无极县: 廉台在 “县西十三里。相传以廉颇名。《晋地道记》: 魏昌县有廉台”。《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26《前燕四》: 东晋永和八年 (352),慕容恪讨闵于安喜,
即今四川北川县东南通口镇。民国 《北川县志》 卷1: “通口设场于清雍正年间,为东路繁盛乡场。其河可通舟楫,往来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