鲖阳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鲖城镇。《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 ‘在鲖水之阳。’”故名。西晋属汝阴郡。北魏属新蔡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一年 (591) 复置,大业初属准阳郡。唐初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临泉县西鲖城。属汝南郡。因在鲖水之阳得名。东晋、北齐时曾废,旋复置。唐贞观初废。东汉末黄巾起义军曾与鲍鸿军大战于县境西南葛陂。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鲖城镇。《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 ‘在鲖水之阳。’”故名。西晋属汝阴郡。北魏属新蔡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一年 (591) 复置,大业初属准阳郡。唐初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临泉县西鲖城。属汝南郡。因在鲖水之阳得名。东晋、北齐时曾废,旋复置。唐贞观初废。东汉末黄巾起义军曾与鲍鸿军大战于县境西南葛陂。
明、清时期习称浙江省会杭州以南的绍兴、宁波、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八府为上八府,相当今浙江省的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一线以南全部地区和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称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下
①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②北宋熙宁五年(1072)降永泰县置,属盐亭县。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十年(1077)改置永泰尉司。在江西省樟树市南部、赣江东岸。面积27.6平方
三国魏洛阳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载:青龙三年(235),“秋七月,洛阳崇华殿灾。八月……命有司复崇华,改名九龙殿”。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三十里寺门村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交河县图:县西北有寺门村。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元和志》 卷31导江县: 楗尾堰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中,累而壅水。汉成帝时,瓠子河决,王延塞之,用此法也,
即今河北故城县北董学村。《清一统志·河间府二》: 董学邨 “即董仲舒故居也。…… 《县志》: 今名董学邨, 在县北三十里清河北乡, 明初分属故城”。
汉西域无雷国都城。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汉书·西域传》:无雷国“王治卢城”。西域无雷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
在今福建宁德市东三十里海中。《清一统志·福宁府》: 瑞峰 “秀拔万仞,与白鹤东西对峙。今县治向东,以此为案山”。
在我国西南部。北面与新疆、青海接壤,东面与四川、云南接壤。西面及南面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为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的乌思
北宋置,属盐亭县。在今四川盐亭县东二十里黄甸镇南山村。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部。面积219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何店,人口1.2万。1948年属随县第十七区。1956年属洛阳区,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