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涪津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为岷江津渡。《续汉书 ·郡国志》: 南安县有鱼涪津。刘昭注: “ 《蜀都赋》 注曰: 鱼符津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 东汉建武十二年 (36),吴汉率舟师溯江伐公孙述,与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
又作鱼符津。在今四川省乐山市北岷江边。长数百步,临大江,岸边山岭相连,有道广四、五尺。《续汉书·郡国志》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有鱼涪津”。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吴汉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大破之,即此。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为岷江津渡。《续汉书 ·郡国志》: 南安县有鱼涪津。刘昭注: “ 《蜀都赋》 注曰: 鱼符津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 东汉建武十二年 (36),吴汉率舟师溯江伐公孙述,与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
又作鱼符津。在今四川省乐山市北岷江边。长数百步,临大江,岸边山岭相连,有道广四、五尺。《续汉书·郡国志》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有鱼涪津”。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吴汉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大破之,即此。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东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零丁礁。1947年改名东礁。
在今甘肃宕昌县西。《隋书·地理志》:和戎县有良恭山。《元和志》卷39宕州怀道县;良恭山“在县北四十里。出雄黄”。
南朝梁普通中置,为齐通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一说在今眉山县东北太和镇。太清二年(548)于县又置青州。西魏废帝三年(554)为眉州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广通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眉
即今山东淄博市(张店)东辛店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临淄西南有辛店铺。
即严道铜山。在今四川荥经县北。《汉书·邓通传》: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盐铁论》作严山。东汉避讳改庄为严。
一作茅麓山。在今湖北兴山县西北。《清一统志 · 宜昌府一》: 茅芦山 “在兴山县西北七十里。岩璧陡峻,山势最险”。民国 《湖北通志》卷9引雍正 《湖广通志》: 茅芦山 “周百里,高三十里。逆寇李来亨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宜昌县 (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十一年 (591) 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在澧阳县 (今湖南澧县东南)。寻改为澧州。
又名打鼓山、鼓山。即今台湾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昆身之宗”。即“万寿山(2)(2)”。
在今江苏昆山市马鞍山东麓。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诗人、词人。南宋嘉定五年(1212)知县潘友文买山葬此,并立祠于墓东东斋之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清乾隆《巴县志》卷1:石油溪“有石井现出油,可取供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