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桃溪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桃溪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驮白溪。源出东香山……下流皆入明江”。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桃溪在“县北二十里。一名驮白溪。源出东香山……下流皆入明江”。
南唐置,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二十五里关山中段山口处。《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帝下诏亲征淮南,“皇甫晖、姚凤退保清流关”。《明史·地理志》 滁州: “西南有清流山,清流关在其南,清流水出
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哈拉湖。《沙州都督府图经》:兴胡泊“东西十九里,南北九里,深五尺”。
一名风陵。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史记·魏世家》: 魏襄王十六年 (前303),“秦拔我蒲反、阳晋、封陵”。二十三年 (前296),“秦复予我河外及封陵为和”。均此。又作风陵或封谷。因有津渡,也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白云寺与接引殿间。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雷洞平 “凡言平者,差可以托足之处也。雷洞者,路之深崖,万仞磴道,缺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相传下有渊水,神龙所居,凡七十二涧”。唐宋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万全都司:红石山“在龙门卫城东五里。上产红石,可供玩好”。因名。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即东县治此。
1949年7月改淮南特区置,隶皖北行署区。治九龙岗 (今安徽淮南市东南九龙岗)。同年11月改置淮南矿区办事处。1951年改设淮南市,迁今治。1949年设置(县级),治今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属皖北行署区
即今福建永泰县西嵩口镇。明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永泰县西南部、大樟溪上游。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嵩口,人口1060。处高山下,大漳溪、长庆溪汇合口,故名。1958年设嵩口公
又作冲堆宗。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冲堆。“葱堆”,藏语意为集市。
①西汉太初元年 (前104) 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至云南盐津县一带。元光五年 (前130) 为犍为郡治。始元元年 (前86) 郡治移僰道,仍属犍为郡。三国蜀属朱提郡。延熙中及西晋怀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