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界寺

香界寺

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第六处。创建于唐代。元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 (1425) 重建,改名大圆通寺。清康熙中,僧海岫薰重修于此,十七年 (1678) 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 (1748) 改名香界寺。是八大处的主寺。寺内有乾隆行宫和花园,寺后有藏经楼。


猜你喜欢

  • 穿山后 (後) 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置,属定海卫。在今浙江宁波市东七十六里穿山村。清置巡司于此。

  • 太和镇

    即今四川射洪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二》:太和镇“在射洪县南四十里。有通判驻此”。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焚太和镇复大炽,成都戒严”。民国设县佐。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

  • 苌阳县

    东晋安帝时以秦州流民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南阴平郡寄治于此。南齐废。后复置,别置为一城,在南阴平之西。北周废入晋熙县。

  • 大岩头山

    今浙江玉环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平阳县:大岩头山“在县东南海中。《海防考》:倭贼自南麂、凤凰、霓奥、蒲岐 、楚门、玉环而来,俱经此山,巡哨最切”。

  • 思达藏

    明代西藏地名。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永乐十一年 (1413)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明史·西域三·辅教王》: “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 辅教王为明

  • 阿悉言城

    唐安西都护府地。在今新疆温宿县东(一说即今拜城县)。《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

  • 昌珠寺

    在今西藏乃东县南。相传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主持建造。18世纪初叶蒙古准噶尔部侵犹西藏时,寺内大量文物被毁。十三世达赖曾重修此寺。“昌珠” 藏语意为鹞子和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

  • 金贵堡

    明置,属宁夏卫。即今宁夏贺兰县东南金贵堡。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金贵堡 “有草场”。

  • 松岭关

    唐置,属龙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唐杜佑 《通典》 卷176龙安县: 松岭关“在县西北百七十里”。开元十八年 (730) 废。明代亦为戍守要地。《方舆纪要》 卷73石泉县: 松岭关在 “县西北七十里

  • 木连路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木连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境比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大。明初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置,治今云南省孟连县。属云南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