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陵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首阳山火车站一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载: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 (222) 冬十月 “表首阳山东为寿陵”,并作 《终制》 云: “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黄初七年 (226) 夏五月 “丁已,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六月戊寅,葬首阳陵”。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首阳山火车站一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载: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 (222) 冬十月 “表首阳山东为寿陵”,并作 《终制》 云: “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黄初七年 (226) 夏五月 “丁已,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六月戊寅,葬首阳陵”。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武清县:马百户屯“为往来孔道”。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三十里湟水北岸。《宋史·地理志》 乐州: 通湟砦,“故啰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吐蕃筑,在今青海省乐都县东南。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通湟
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南五里。后废。
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江。《元和志》 卷34翁源县: 翁水 “出县东北一百四十里”。《舆地纪胜》卷90韶州: 翁水 “源出本县界灵池山,南流九十里至英州江口合大水入广州”。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
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清光绪《叙州府志》卷8宜宾县:永兴场在“治东北九十里”。
北宋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宋史·地理志》 常德府: “元丰三年,废白砖、黄石二砦。”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大虹桥。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南王盘镇。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清苑县图:南有王盘。
一作百口塘墟。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南接新丰县。明移长吉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