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馆陶县

馆陶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即今河北馆陶县(南馆陶镇)。《元和志》 卷16馆陶县: “陶丘在县西北七里。……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 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周为屯州治。隋属武阳郡。唐属魏州。宋属大名府。金移治今山东冠县西北北馆陶镇。元属濮州。明属临清州。清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9年划归河北省,移治今馆陶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寄治无盐县 (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移今宁阳县境。


(1)古县名。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固镇县境内。南朝齐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卫河西岸,东邻山东省。属邯郸市。面积456平方千米。人口29.3万。辖4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馆陶镇。以城西北7里有陶丘,赵国在其侧设馆得名。西汉置馆陶县,治南馆陶(今治),属魏郡。《元和郡县志》魏州馆陶县:“陶丘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丘。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三国魏属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属屯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徙治今北馆陶,属魏州,三年改属武阳郡。唐先后属屯州、魏州、魏郡、魏州。大历七年(772年)改名永济县,旋复名馆陶。宋、金属大名府。元属东平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县,旋复置,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1489年)改属临清州。清属东昌府。1912年属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8年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县治迁今址。1952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并入冠县,1961年复设馆陶县。1965年卫运河以东部分并入冠县、临清县,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改属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端,地势平坦。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机械、酿酒、造纸、轻化等工业。邯馆、济馆铁路,106、309国道,邯馆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汉驸马墓。


猜你喜欢

  • 绣江

    ①即今山东章丘市之淯河,北注小清河。其源为百脉水。元于钦 《齐乘》 卷2: 百脉水 “即绣江源也”。②一名罗越水。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五十里大洋河。《寰宇记》 卷167容州陆川县: “罗越水亦名灵溪水,

  • 洪边州

    元至元中置,属八甸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八里。明废。元至元年间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北。属八番罗甸宣慰司。明废。

  • 众兴集

    即今江苏泗阳县驻地众兴镇。《清一统志·淮安府二》:众兴集“在桃源县北中河北岸,为水陆必由之道。《河防考》:桃源县北岸主簿、桃源河营守备俱驻扎众兴集”。1941年泗阳县移治于此。集镇名。在安徽省肥东县西

  • 伊山

    一名桓山。在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东。《清一统志·衡州府一》:伊山“在衡阳县(今衡阳市)北三十里。《括地志》:伊山,晋桓伊读书处”。

  • 交丫滩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9宜城县:交丫滩“在县南破河脑,蛮水与汉江二水交流,故名”。

  • 白草军城

    唐建,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清水河东岸。《元和志》卷3原州萧关县:“御史中丞侯全德奏于故白草军城置。”

  • 福宁卫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辖定海、大金二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三年 (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属福建都司。辖定海、大金二千户

  • 承治水

    即氶水。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大沙河。《寰宇记》 卷23沂州氶县: “承治水出县西北六十里方山之东,王莽改氶县为承治,故水有此名。”

  • 安州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方城(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水经·濡水注》:“索头水南流径广阳侨郡西,魏分右北平置,今安州治。”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里。北周改名玄州。②

  • 称海等处宣慰司

    元武宗时置,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称海城 (又名镇海城),在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 (科布多) 东南德勒湖西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西部唐努山以南,科布多河、扎布汗河流域。至治三年 (1322) 废。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