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顺州

顺州

①西魏改冀州置,治所在厉城县 (今湖北随州市北一百里)。隋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安顺县 (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

③唐贞观六年 (632) 置顺州羁縻州,寄治营州南五柳城 (今辽宁朝阳市南)。后移治幽州城 (今北京城西南)。天宝元年 (742) 改为顺义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顺州。辽时治所在怀柔县 (金改为温阳县,在今北京市顺义县)。明初废。

④唐载初二年 (690) 置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曲水县 (今贵州习水县西南)。北宋属泸州。后废。

⑤唐大历八年 (773) 置,治所在龙化县 (今广西陆川县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广西陆川县南部地区。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

⑥唐建中年间置,治所在今北京市顺义县。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顺义县。

⑦北宋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元改为湖南镇边宣慰司。

⑧南宋绍兴初置,治所在伊阳县 (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旧县镇)。金天德三年 (1151) 改名嵩州。

⑨西夏置,治所在灵武镇 (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刚堡西)。元初废。

⑩辽置,治所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北英城子乡。辖境相当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黑山县北部一带。金废。元复置,属东宁路。明废。

(11)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四十六里州城。《元史· 地理志》: “俗名牛赕,昔顺蛮种……其酋成斗族渐盛,自为一部,迁于牛赕。” 于是改牛赕为顺州。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属北胜府,寻属鹤庆府。清康熙八年废入鹤庆州,三十八年 (1699) 划原辖境入永北厅。

(12)明永乐五年 (1407) 属顺化府。治所在巴阆县(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县北赵丰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中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1)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安顺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东南部。贞观元年(627年)废。(2)唐载初二年(690年)置,治曲水县(今贵州习水县西南)。后废。(3)唐贞观六年(632年)以突厥部落置,治五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寄治幽州城(今北京市)。五代晋废。(4)唐大历八年(773年)置,治龙化县(即今广西陆川县南龙化江畔)。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南一带。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陆川县。(5)南宋绍兴初置,治伊阳县(今河南嵩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嵩县、洛宁一带。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嵩州。(6)辽置,治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南英城子。金时废。(7)西夏置,治灵武镇(今宁夏青铜峡市邵岗堡西)。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河西地区及永宁县西部。元初废。


猜你喜欢

  • 三吾驿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三吾驿在县东十五里。”

  • 扬浦

    即当利浦。在今安徽和州东南十二里长江滨。《寰宇记》卷124历阳县:“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

  • 乌斯

    元北境部族,又译兀儿速惕、乌思。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流域。《元史·地理志》 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元太祖命术赤率军取其地,元世祖置益兰州等处五部断事官治之。

  • 黄城岛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 “沙门岛” 条: “黄城岛,《志》 云: 在鼍矶东北。或曰黄城、鼍矶,本一岛也,为入渤海要口。”即今山东省长岛县南北皇城岛。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

  • 始平僚 (獠) 郡

    ①南朝宋置,为侨郡,属梁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水经·漾水注》: 清水“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又东南径小剑戍北”。后废。②南朝齐建武三年 (496)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三

  • 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三元里村之北。清初建三元庙,为一道教神庙。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元里人于此设立平英团指挥部,组织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在牛栏岗痛击英国侵略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复,辟为纪念馆。19

  • 台北县

    ①1895年日本占领后改淡水县为台北县, 其后又先后改设台北厅、台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设台北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北市。1947年迁治板桥镇(今台北县)。②1942年析东台县北部置

  • 思渠

    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思渠镇。明弘治十四年 (1501) 酉阳蛮侵沿河司地,乃自石阡府迁板桥巡司于此。

  • 铜鼓市

    在今广西永福县东北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枋口水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亦名枋口堰水。《方舆杨要》 卷49济源县: 枋口水“沁水渠也。在县东北三十里。两山之间,沁水经焉。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 《胜览》 云: 枋口水,隋卢贲、唐温造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