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居山
亦作清居山,又名黛玉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清居山 “在南充县。内有四水亭、白云亭、光相亭、吸江阁、五友亭”。山势高耸,其上宽平。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凭高据险,形胜甲于一郡,徙府治于此,为抗元重要战略要地。《元史·赵阿哥潘传》: “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 即此。今故城遗迹尚存,并有唐、宋、明摩岩造像及石刻。
亦作清居山,又名黛玉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清居山 “在南充县。内有四水亭、白云亭、光相亭、吸江阁、五友亭”。山势高耸,其上宽平。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凭高据险,形胜甲于一郡,徙府治于此,为抗元重要战略要地。《元史·赵阿哥潘传》: “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 即此。今故城遗迹尚存,并有唐、宋、明摩岩造像及石刻。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次年废。
即今广东郁南县治都城镇。明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宋属端溪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置巡检司于此。参见“都城镇”。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六里营台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县东有营疙瘩。
一名古木、古牧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筑,即今新疆米泉县。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卷2: “辑怀堡在巩宁城东四十里,为古牧地中营屯堡。” 宣统 《新疆图志》 卷79: 迪化县 “古牧地,旧为辑怀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乡)。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辖高阳、鄚、博野、清苑四县,相当今河北高阳、安新、保定、清苑、博野、蠡县等市县地,贞观元年
亦作漓水。即今广西东部之桂江 (漓江)。《汉书·地理志》 零陵县: “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 《史记·南越列传》: 元鼎五年 (前112) 灭南越,“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
元元贞元年(1295)升攸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攸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攸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攸县置,治今湖南省攸县。属潭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沱泊溪 “在府治西。源出山涧,下流入纳冲河”。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降中州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瓦岗)。明废。古县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沙麻部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治今四川省昭觉县东中回甸。属建昌路。明洪武十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余里。《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施公山 “在镇海县 (今宁波市镇海区) 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商舶往来,地极险要。元设巡司于此。 明时置烽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