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狐

阳狐

①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秦伐我,至阳狐”, 即此。

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正义》引《括地志》云:“阳狐郭,在魏州元城县东北三十二里也。”


古邑名。战国魏邑。有二: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年),“秦伐我,至阳狐”。即此。一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


猜你喜欢

  • 金刚城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北魏石城县、西魏化隆县、唐廓州及广威县等曾治于此。清光绪 《西宁府续志》 卷1: 金刚城 “在青库尔东,距厅城六十里,即廓州之旧治也”。

  • 游 (遊) 龙宫

    在今陕西渭南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京兆府渭南县: “西十里有游龙宫,开元二十五年更置。”

  • 调弦 (絃) 穴口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 (调弦口)。《清一统志·荆州府》: 调弦穴口 “在石首县东六十里。岸上有调弦亭。水溢则泄入监利界”。

  • 三座塔

    即今辽宁朝阳市。因城内有辽、金所筑三塔,故土人称其城为三座塔。清乾隆《钦定热河志》卷54:三座塔“蒙古族谓古尔班苏巴尔罕山。古尔班为三,苏巴尔罕谓塔”。今三塔仅存其二,均为十三层。清乾隆三十九年(17

  • 釜溪河

    一名盐井河。在今四川自贡市南。西支为旭水河,北支为威远河,在市西北两河口会合后,始称釜溪河,经市中心区西南,东南流至富顺县西南注入沱江,釜溪河既为产盐河,也是运盐河。两河口以下通木船。民国 《富顺县志

  • 老雅山

    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方舆纪要》卷79南漳县:老雅山在“县南五十里。上接文阳洞,下接三泉山。周回四十余里。险峻幽深,人不可近。俗名老鸦山”。《宋元通鉴》:南宋咸淳八年(1272),元翟招讨将军“由老雅

  • 黄甫河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南、陕西府谷县西北之纳林川、黄甫川,为黄河小支流。《清一统志·榆林府一》: 黄甫川 “在府谷县东北六十里。自塞外牛武城南,流径黄甫堡东,至县东杨家川口入河”。

  • 大关县

    1913年改大关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大关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属昭通市。面积1802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1镇、10乡(含1回族彝族苗族乡)。县人民政府驻翠华镇。因

  • 洛都县

    ①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②唐置,属羁縻归化州。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融江东岸洛文村。北宋庆历四年 (1044)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古州东北洛文

  • 般阳府路

    即般阳路。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