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河水
在今山西阳城县东。源出晋城市西北,西南流至阳城县入沁水。《水经·沁水注》:阳阿水“北出阳阿川,南流径建兴郡西,又东南流径午壁亭东,而南入山。其水沿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
在今山西阳城县东。源出晋城市西北,西南流至阳城县入沁水。《水经·沁水注》:阳阿水“北出阳阿川,南流径建兴郡西,又东南流径午壁亭东,而南入山。其水沿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陕州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及山西省芮城、平陆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陕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置,治
亦作彭镇墟。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南五十里彭寨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和平县有彭镇墟。
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邺县为镇,属临漳县。即今河北临漳县南四十里邺镇。秦以来为邺县治。集镇名。在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部。属香菜营乡。人口 1200。春秋齐桓公始筑邺城,西门豹曾为邺令。三国魏、后赵、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0太原府阳曲县:“汉栅山在府东北六十里。相传汉时尝置栅屯兵于此, 因名。其北接盂县之鸦鸣谷。”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后汉书·西域传》: “焉耆国王居南河城,北至长史所居八百里。……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即黚水。今贵州湄潭县西湄江。《水经·延江水注》: “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 《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仁江。
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即广济河。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经孟县、温县,至武陟县南入黄河。《新唐书· 崔弘礼传》: 长庆初,弘礼 “迁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②又名秦家渠。相传秦
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宋史·外国列传·注辇国》: “ (三佛齐国) 又行十八昼夜,度蛮山水口,历天竺山,至宾头狼山。”
南朝梁置,为西淮州治。治所在白苟堆(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北齐废。南朝梁置,治白狗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南)。辖境约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一带。北齐改为齐兴郡。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置,属会州。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