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县
1928年由零陵、宁远、祁阳、桂阳、新田、常宁6县析置,治石鼓源(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石鼓源)。以境内有阳明山而得名。1929年迁白果(今祁阳县南白果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驻石鼓源。同年废。
旧县名。1928年由零陵、宁远、祁阳、桂阳、新田、常宁边境地析置,以境内有阳明山得名。治石鼓源(今湖南祁阳县南)。1929年移治白果(今祁阳县南白果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县级),驻石鼓源。因“山地荒僻,开发不易,财赋、人口、土地均未达设县程度”,同年撤销,所属地方划归零陵等县。
1928年由零陵、宁远、祁阳、桂阳、新田、常宁6县析置,治石鼓源(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石鼓源)。以境内有阳明山而得名。1929年迁白果(今祁阳县南白果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驻石鼓源。同年废。
旧县名。1928年由零陵、宁远、祁阳、桂阳、新田、常宁边境地析置,以境内有阳明山得名。治石鼓源(今湖南祁阳县南)。1929年移治白果(今祁阳县南白果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县级),驻石鼓源。因“山地荒僻,开发不易,财赋、人口、土地均未达设县程度”,同年撤销,所属地方划归零陵等县。
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一百三十里盐池乡。明置驿于此。清设把总。产白盐。《元和志》 卷40福禄县: “盐池,在县东北八十里,周回百姓仰给焉。” 《皇明职方地图》 中卷甘肃边镇图有盐池堡。
北宋置,属温江县。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北镇子乡。
①指春秋时吴国后期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刘渊林注曰:“吴都者,苏州是也。”②指三国吴都建业,在今江苏南京市。晋左思有《吴都赋》。
①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苏沛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南朝宋属沛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徐州。大业初属彭城郡。唐属徐州。金属滕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为滕州治,宪宗二年(1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宋埠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四月,“舒保马队抵宋埠”。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在南海中中国的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中部。东距屏南暗沙7.3海里,东北距漫步暗沙3.8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乐西暗沙。
又名顾俊沙。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崇明旧城”条记:“《志》云,唐武德间,吴郡城东三百余里,忽涌二洲,谓之东、西二沙,渐积高广,渔樵者依之,遂成田庐,杨吴因置崇明镇于西沙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瑞洪镇 “在余干县西北七十里鄱阳湖滨,为湖南往来要会。有县丞及鄱湖营把总驻此”。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北部、信江北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
即今山西神池县南黄华岭。《北齐书·文宣纪》:天保五年(554),“帝(高洋)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古山名。即今山西省神池县南黄华岭。《北史·齐本纪·文宣帝》:北齐天保五年(554年),
唐广德元年 (763) 改大寅县置,为蓬州治。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六十里仪陇河西岸。一说今蓬安县北茶亭乡蓬池坝。《寰宇记》 卷139蓬池县: “取蓬池水以为名。” 后废。开成元年 (836) 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