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平县

阳平县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即今山东莘县。东汉为侯国。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改阳平县,八年(588)改为清邑县。

②南朝宋置,属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北羊庄。北齐省。

③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北魏属南阳平郡。后废。

④南朝宋改洋平县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后废。

⑤北魏置,属江夏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

⑥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强县析置,治阳平关(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镇)。同年3月废。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莘县。属东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属魏州。开皇八年改为清邑县。(2)南朝宋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属徐州。北齐废。(3)北魏改比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为东荆州治。隋开皇七年改名饶良县。(2)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宁羌县阳平关地区析置。治今宁强县阳平关。县因以为名。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


猜你喜欢

  • 八百等处宣慰司

    元至顺二年(1331)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景迈(今泰国北部清迈)。领蒙庆府、木安府、孟杰府及孟绢路,辖境约当今缅甸南垒河以南的景栋地区,泰国北部清莱府和清迈府等地。明洪武二十四

  • 无棣县

    隋开皇六年(586)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庆云县北庆云旧治东五里。大业初属渤海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入阳信县。八年(634)复置,属棣州。北宋治平中徙治保顺军城(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元初改

  • 夫余国

    又作扶余、凫臾。在今嫩江中下游及松花江、阿什河、拉林河流域。《后汉书·夫余传》:“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勾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5世纪末亡于勿吉。部分遗民北徙嫩江流域,

  • 白面峪

    在今江西崇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崇义县:白面峪“其北即上犹县金坑寨。正德中,王守仁平横水贼,分道出石人坑、白面峪、金坑是也”。《清一统志·南安府》:白面峪“在崇义县东北四十里”。

  • 洞岩山

    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六洞山。《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 洞岩山在 “县东二十里。一名灵洞山。高百余丈,灵洞凡六,而著者三”。今为游览风景区。

  • 五原县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属五原郡。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西北接对一城,

  • 秺县

    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十九里。武帝征和二年 (前91) 封商丘成为侯邑。 又昭帝始元二年 (前85) 封金日䃅为秺侯。 东汉省。

  • 哥吉河卫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科奇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口附近科奇河一带。后废。

  • 保康镇

    原名牙莫台。又作衙门台 (蒙古语意为坟墓)。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1939年改名保康。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东部。旗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5

  • 苏尼特部

    明、清蒙古部名。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明中后期属大汗直辖之察哈尔万户,由博迪汗次子库克齐图墨尔根(明译可可出大台吉)统领,号所部曰苏尼特;其孙绰尔衮居西路,塔巴海居东路,因不堪林丹汗压迫,投依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