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亭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资治通鉴》:东汉建安九年(204),袁尚将兵救邺,“尚果循西山来,东至阳平亭,去邺十七里,临滏水为营”。
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县东。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邺。袁尚将兵救之,东至阳平亭,临滏水为营。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资治通鉴》:东汉建安九年(204),袁尚将兵救邺,“尚果循西山来,东至阳平亭,去邺十七里,临滏水为营”。
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县东。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邺。袁尚将兵救之,东至阳平亭,临滏水为营。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 峡江 “在县治 (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县流入境,经城南而东北出,入新淦县界。江流峻急,势如三峡,故有峡江之名”。②亦名锁江。指今四川
三国吴置,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县(硖石镇) 西南四十里盐官镇南。《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置,治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盐官镇南,属吴郡。隋大业初废。
西汉高帝置,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二市以西,唐县、新乐以东及滹沱河以北地区。景帝改为中山国。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建都于此,改置中山尹。北魏改为中山郡,隋开皇初废
秦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神䴥元年(428)废入禽昌县。古县名。秦以北屈邑置,治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属河东郡。《资治通鉴》:西晋建兴元年(313年)
即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清光绪 《射洪县志》 卷2: 柳树镇在 “县南八十里”。(1)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东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柳,人口2万。清初有人迁入时,因家东部
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隋称讬纥臣水,唐称土护真河,五代、辽称土河,明代译名老花母林,清始名老哈河,简称老河。《清一统志·喀喇沁》:老河“在右翼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老哈。源出明安山,……流五百
又名峡川。即今浙江衢县东北峡川乡。清嘉庆 《西安县志》 卷9: 城北五十里有峡口村。
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9长泰县:马洋溪“在县东北四十里。源有二, 出山谷间,滩途险恶,合流入龙溪县界……注于九龙江”。
从吉林白城子(今白城市)至内蒙古阿尔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1937年日伪将洮索线延筑至阿尔山后又延至伊尔施。从吉林省白城市入内蒙古自治区,经乌兰浩特市至阿尔山市伊尔施镇。长354千
当今河北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 桓帝时,鲜卑檀石槐 “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 (今山西阳高县) 北三百里”。古山名。即今河北省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桓帝时,鲜卑檀石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