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关

阳关

①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约六十里汶水东。《左传》:襄公十七年(前556),齐攻鲁,使“高厚围臧纥于防,(鲁)师自阳关逆臧孙,至于旅松”。又定公七年(前503),“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以为政”。

②战国时巴国置,为巴国三关之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石洞关。《华阳国志·巴志》:“巴、楚数相攻伐,故置扞关、阳关及沔关。”《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径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延熙中,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治此。”据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载:西晋末,李雄曾于阳关置垫江县。一说在今四川长寿县东南永丰场。三国蜀汉刘备又置关。《华阳国志·巴志》:“延熙中,车骑将军邓艾为都督,治阳关。”

③西汉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一百三十里古董滩西。《汉书·地理志》 敦煌郡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元和志》卷40寿昌县:“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唐诗人王维送其好友元二的《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指此。

④聚名。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后汉书·光武纪》: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百万讨更始军,“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李贤注:“聚名也。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水经·颍水注》:“颍水东南流径阳关聚,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1)春秋鲁地,后属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汶水东岸。《左传》定公七年(前503年):“齐人归郓、阳关。”八年:“阳虎入于讙,阳关以叛。”即此。(2)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水经注·颍水》:“颍水东南流经阳关聚。”西汉末,王莽征天下兵,刘秀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即此。(3)即今重庆市东石洞关。三国蜀汉延熙中邓芝以江州都督治此。(4)西汉置,即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南湖镇破城子。


猜你喜欢

  • 毛岭峒

    元初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至正十五年(1355)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

  • 柴城镇

    金置,属汶上县。在今山东汶上县地。

  • 浮虚山

    又名浮石山。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北海中。《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浮虚山 “相传山尝与波上下。《山海经》,南海有浮石山,疑即此”。宋邓光荐有 《浮虚山记略》。

  • 街泉亭

    即街亭。西汉街泉县故治。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略阳县 “有街泉亭”。即“街亭”。

  • 塘湾镇

    ①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里塘湾桥。清同治 《上海县志》 卷2 《镇市》: “塘湾市,县西南四十里。以俞塘之湾得名。”②即今江苏姜堰市西南塘湾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州东南有 “塘湾”。③即

  • 彭他麻

    又作夥尔彭他吗。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外番》。

  • 寸金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西。《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寸金堤“在府城外,万寿寺之西。张孝祥有寸金堤记”。《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寸金堤“在府城龙山门外。五代时高氏将倪可福筑以捍蜀江激水,谓其

  • 珠场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旧为采珠之所。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珠场。明洪武时置巡检司于此。

  • 石门居

    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石门乡。地当石门山北、清江水合汝水(今抚河)之口。有石门渡。明王守仁于此置石门驿。

  • 权於摩国

    即乌秅国。北魏时西域国。都城在乌秅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魏书·西域传》:权於摩国“故乌秅国也。其王居乌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