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标岭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富川县:长标岭“在县北六十五里。相传李靖讨萧铣收岭南地,常驻师植标于此”。
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富川县:长标岭“在县北六十五里。相传李靖讨萧铣收岭南地,常驻师植标于此”。
从今黑龙江穆棱县西南下城子东北至鸡西市。长44.5公里。为八梨铁路的延长线。日伪于1939—1941年修筑。
①在今陕西富县南。《方舆纪要》卷57鄜州:“寿峰山在州南百二十里,南接耀州同官县境。”②在今陕西淳化县北。《清一统志·邠州》:寿峰山“在淳化县北二里。俗呼为三楞山。或谓即《甘泉赋》所云椽峦也”。
明洪武二年(1369)改钟离县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次年改为临淮县。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属临濠府。三年改名临淮县。
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传上有不死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战国齐威王、宣王、燕昭王,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简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兴化军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兴化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化军置,治所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三曲。《舆地纪胜》卷129作“小藏岩”。《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条下:小藏峰“峰右有仙船岩,溪中望之,隐隐若艇,半在岩外。峰背有仙机岩”。
即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四十二里洋湖乡。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 阳信县西南有洋湖口。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故名。清光绪十三年 (1887) 于此置云林县。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今云林县治)。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1950年设竹山镇。即今台湾省
金置,属邯郸县。在今河北邯郸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