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镇

铜鼓镇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


(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湖北省建始县管辖。1952年划归巫山县第四区管辖,并设铜鼓乡。1958年为铜鼓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铜鼓镇,辖原铜鼓乡及双庙乡的部分村。1995年双庙乡的部分村又析出。主产稻、玉米、薯类。盛产油桐、乌桕、蚕茧。有粮油加工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巫山至奉节、建始公路经此。(2)在重庆市荣昌县西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万福桥,人口360。明代建场,以铜鼓山得名。1933年合并铜鼓场、巩固场、万福场建铜鼓乡。1958年建铜鼓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高坝乡金华村、柏树村并入建铜鼓镇。主产稻、小麦、玉米、甘薯。特产无核柚。有建材、食品加工、兽角工艺品等厂。公路接荣内公路。铜鼓山是旅游胜地。有宋初石刻、古寨遗址。


猜你喜欢

  • 綦江

    在今四川綦江县及江津市境。《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 綦江 “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至县,色如苍帛,因名綦江。亦曰东溪。……西北流入江津县,谓之僰溪”。上源为松坎河,源出贵州桐梓

  • 武宁溪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明史·地理志》 长宁县: “治东西有二溪,并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亦曰武宁溪,其下流入于大江。”

  • 抚顺市

    1937年伪满由抚顺县析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抚顺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辽宁省。1947年裁入抚顺县。1949年复置市,升为直辖市。 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在辽宁省东部。面积1.13万平方

  • 征 (徵) 羌县

    东汉建武十一年 (35) 置,为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西晋废。北魏复置,北齐废。

  • 罗坊

    即今江西崇仁县南相水西岸罗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抚州府崇仁县有 “罗坊汛”。(1)在今江西省丰新县西,南潦水北岸。明、清属南昌府。(2)在今江西省南丰市南。清属南丰县。有巡检司驻防于此。(3)

  • 定苲县

    本定莋县。西晋改为定苲县,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南朝宋复为定莋县。古县名。原名定莋县。西晋时改定苲县,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属越嶲郡。南朝齐废。

  • 石马铺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清咸丰二年(1852)七月二十七日,太平军萧朝贵部进至石马铺,清总兵福诚、副将尹培立率军千余,仓猝拒战,败死。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南。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太平军萧朝贵部进至石马

  • 汴梁

    今河南开封市的旧称。开封在战国时为魏都大梁,后世相沿称梁。隋、唐于此置汴州,简称汴。金、元后合称汴梁。元置汴梁路治此。旧时开封府的别称。战国时此地为魏都大梁,后世沿袭称为大梁,简称梁。唐在此置汴州,简

  • 回銮镇

    北宋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东南四十里。

  • 大敷溪

    即今湖南桃源县西大洑溪。明《寰宇通志》卷57常德府:大敷溪水“流至高都村入沅水”。《方舆纪要》卷80桃源县“沅江”条下:“《志》云,县西百二十里有大敷溪, 自辰州府流入界,注于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