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滩
在今广西桂平县东一里。《明一统志》 卷85浔州府: 铜鼓滩 “在浔江中。滩有五,曰碧滩、弩滩、思傍滩、斫石滩,并铜鼓为五,水石险隘,有声如鼓”。《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浔江” 条:“《志》 云,今州东一里有铜鼓滩,当黔、郁二水合流处,春夏水涨,响如铜鼓。”
在今广西桂平县东一里。《明一统志》 卷85浔州府: 铜鼓滩 “在浔江中。滩有五,曰碧滩、弩滩、思傍滩、斫石滩,并铜鼓为五,水石险隘,有声如鼓”。《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浔江” 条:“《志》 云,今州东一里有铜鼓滩,当黔、郁二水合流处,春夏水涨,响如铜鼓。”
①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八十里石桥铺镇。《清一统志·绥定府二》:石桥铺“在大竹县。本朝置县丞于此”。民国时置县佐。②即今四川重庆市西三十里沙坪坝区石桥铺。明正德《四川志》卷13重庆府巴县:西有石桥铺。乾隆
一名四礵。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四礵列岛。包括东礵、南礵、西礵、北礵与小礵等岩岛,其中以北礵为最大。清《海国闻见录》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的“四霜”即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四礵列岛。见清《海国闻见录》图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七十里,西临大江。宋《景定建康志》卷17“白都山”条引《舆地志》云:“昔白仲都尝于此山学道, 白日升天,因以为名。”《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诸葛恪诛后,子竦载其母而走,孙峻遣“刘
即夹信子镇。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北加信镇。
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南三十二里(龙海市西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清一统志·漳州府》:邺山讲堂“在龙溪县柳营江。明黄道周讲学于此。四方人士多从之游。中有蓬莱峡、避雨岩诸胜”。
①一作绳水。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源出淄博市东北临淄东,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 (今小清河)。此下时水亦通称渑水。《左传·昭公十二年》: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指此。久堙。一说渑、绳有别,此水系渑
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1颍州:白龙王庙,“明正德中贼杨虎由亳州犯颍,至此渡小黄河,官兵扼而歼之”。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皮朗旧城)。贞元中废。唐羁縻都督府。本龟兹国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属安西都护府。显庆三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藏文史籍《西藏王臣史》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汤卜赤八(汤波且)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
唐武德五年(622)改基州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八年(625)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