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四十里堌阳镇。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西晋末及十六国后赵属陈留郡。北魏属阳夏郡。隋属济阴郡。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 (627) 废。②南朝宋侨置,属马头郡。治所在
春秋晋国隘道。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注: “孟门,晋隘道。”又称白陉。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为春秋
清置,属沧县。即今河北沧县南二十里捷地回族乡。为捷地减河入南运河入口处,减河因镇而名。清有把总驻守。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地处京山、随州、安陆三县市交界处。1966年7月发掘,出土鼎、鬲、甗、簋、豆、方壶、盉、盘、车马器等文物。鼎、豆、方壶均有“曾中游父自作器”铭文。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
唐置,属嘉州。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宋废。即今四川省峨边县。唐仪凤三年(678年)至天授二年(691年)置罗目县于此。
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董家乡。同治《万县志》卷16:“即董家岩。寨极高峻,周围二十里,四方崭绝,其人力砌成者十一二耳。中有水田,可获谷二千余石。泉流十数处,塘百有八口。林木甚盛。寨门八,可容数万家。近城名
即高傒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敬仲镇白兔丘村南。《清一统志·青州府》: 高敬仲墓“在临淄县东北二十里。又名白兔冢,即高傒也”。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云溪山“在县东八十里。高五百余丈,周二十里。攒峰数重,水缘岩下,飞瀑如雪。有石桥亘其上”。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九十里东俄洛。为川藏路之孔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阿娘坝至瓦切尖,东俄洛宿。计程五十五里。”《清史稿·四川土司传》:“乾隆十年,四川提督李质粹等率兵五千,取道东俄落,至里塘进
①唐武德五年(622)改永业县置,属南义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贞观二年(628)属义州。至德中改为永业县。②北宋熙宁四年(1071)析云安监置,属云安军。治所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