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陵

金陵

①战国楚威王七年 (前333) 灭越后置金陵邑,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吴在此筑城。《太平御览》 卷170引 《金陵图》 云: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晋书· 王导传》: “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 后人因以金陵为今南京市别称。

②北魏前期诸帝陵寝。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二年 (410),“葬于盛乐金陵,庙号太祖”。其后太宗明元帝、世祖太武帝、高宗文成帝、显祖献文帝均葬于 “云中之金陵”。《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 金陵 “在古盛乐城西北”。

③今江苏镇江市。唐时亦称金陵。宋王楙 《野客丛书》 卷20 “北固甘露” 条: “唐张氏 《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 唐李璘 《因话录》 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

④金朝皇帝的陵墓。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始建于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陵区有睿陵 (太祖完颜旻陵,在房山区西北十五里云峰山麓)、恭陵 (太宗完颜晟陵,在坟山)、德宗陵 (海陵王之父完颜宗干陵,因被世宗削去帝号,陵名不存)、思陵 (熙宗完颜亶陵,葬蓼香甸,世宗朝改葬鹅眉谷)、景陵 (世宗父完颜宗辅陵,陪葬太祖陵侧)、兴陵 (世宗完颜雍陵,葬于太祖陵侧)、道陵 (章宗完颜璟陵,在燕山东风林场一带) 等。明天启朝金陵被捣毁,清兵入关后,重修了睿、兴二陵,已非旧观。


(1)古邑名。战国楚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因金陵山(今南京市钟山)得名。《晋书·王导传》:东晋王导谓“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作今南京市的别称。(2)唐称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为金陵。唐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治润州丹徒县,故《李卫公别集》之《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


猜你喜欢

  • 南社镇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宜兴县图: 西北有南社镇。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长荡湖东岸。属儒林镇。人口约 2200。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因与北社相对,故名南社。1950

  • 散三站

    明改元青州站置,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明 《辽东志》 卷9: 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散三” 站。后废。

  • 柴窝堡

    一作柴窝铺。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柴窝堡乡。清 《林则徐日记》: 道光二十五年(1845) 正月十六日,“地名柴窝堡,设有昂吉尔图军台”。

  • 大加蚋

    又作大佳腊。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住地的音译,意为浸水的平地。1812年为淡水厅十三堡之一的大佳腊堡。

  • 灵泉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灵泉“水色清碧,引流灌溉,居民赖之”。区片名。在云南省开远市区西部。范围包括东至泸江河,西与建水县安边哨交界,北与小龙潭区片相连,南止乐百道区片的下

  • 浙西路

    南宋两浙西路的简称。即“两浙西路”。

  • 双树堡

    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北十五里双树乡。《清太宗实录》:后金天聪元年(1627)四月,癸巳,皇太极于宁远城下击败明兵,“军至双树铺驻营”。即此。今辽宁省兴城市东北双树。清崇德七年(1642年)曾建议以宁远双树

  • 绿蓝水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明史·地理志》北流县: “北有绿蓝山,绿蓝水出焉,分为二。东流者经城东登龙桥,与广东高州府流入之绣江合,又东经容县,为容江。西流者入郁林州,为南流江。”

  • 绥定府

    清嘉庆七年 (1802) 改达州置,属四川省。治所在达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市及达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等地。1913年废。清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置,治达县(今四川达州市

  • 无量寺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之大召。清咸丰《古丰识略》卷13《寺塔》:无量寺“俗名大招。在城南门外里许。我朝崇德中,都统古禄格楚琥尔奉谕将旧寺委左翼左领补音图骁骑校喇巴太与德木齐温布剌麻协同新修展大,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