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西晋废。
②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大业初属淮阳郡。唐初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属沛郡。三国魏废。(2)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先后属陈州、淮阳郡。唐初废。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西晋废。
②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郸城县。大业初属淮阳郡。唐初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北。属沛郡。三国魏废。(2)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先后属陈州、淮阳郡。唐初废。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东汉属广阳郡。三国魏属燕国。北魏属燕郡。隋属涿郡。唐属幽州, 武德四年(621)移治石梁城(今廊坊市东南), 贞观八年(634)又移治常道城(今廊坊市
即今山西平陆县。1959年平陆县徙治于此。《清一统志·解州》 “沙涧”条:“又有圣人涧,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东北三十里傅说冢下马跑泉,稍下复有二泉,三派合流绕傅岩南入河,即《水经注》所云东北山溪中小水
又名白石水。在今广西临桂县西,为洛清江上源。《方舆纪要》卷107义宁县:义江“源出县北之丁岭,流至苏桥分为二,一入永福县永福江,一历铜鼓墟东,东流合相思水,入于漓江”。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辛冲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黄冈县:辛家冲市“在县北百里”。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贝丘县置,为淄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明洪武九年(1376) 省入淄川州,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属淄青道。19
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 为义江发源处。《明史·地理志》 义宁县:“北有丁岭,义江出焉。”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栾州。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十八年 (598) 改名鼓城县。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1)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
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水经·淮水注》: “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 即此。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湛口江水出府东南四十里留池坑,有赤江水流合焉。东流五十里合大江。水浅而清,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