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道镇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
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四区。1956年改郭道乡,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1973年复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定阳乡并入。沁河上游。产玉米、谷子、豆类。有煤炭等资源。有煤矿、炼焦等厂。汾屯公路经此。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
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四区。1956年改郭道乡,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1973年复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定阳乡并入。沁河上游。产玉米、谷子、豆类。有煤炭等资源。有煤矿、炼焦等厂。汾屯公路经此。
唐置,属谅州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一带。后废。
即今江西广丰县东杉溪乡。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龙江东岸姚渡镇。清道光 《龙州府志》 卷2: 姚家渡在青川县丞“东二百八十里”。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之晋江。《方舆纪要》卷99南安县: 黄龙江 “在城 (旧县城即今丰州镇)南。亦曰黄龙溪。源自永春、安溪二县,汇诸溪之水,一东南流,一东流,同达于县西双溪口,并流而东,至九日山下为金溪,
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明史·地理志》肃州卫:“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一统志·肃州》:红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合白水,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村名。在甘肃省景泰县
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四年(918),“贺瓌、谢彦章将梁兵屯濮州北行台村”,即此。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北。五代梁贞明四年(918年),晋王军于麻城渡,梁将贺环等屯濮州北行台村,相持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有高要山,一名高要峡。” 县以此名。南朝宋改属南海郡。梁为高要郡治。隋平陈废郡,改为端州治。大业初为信安郡治。唐复为端州治。北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巴汝乡西南雅砻江东岸打罗村。后废。
又名干沟。春秋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与城父集相近。《左传》:昭公六年(前536),“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干谿”。即此。
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西五十里邓栅子乡。清于此设外委戍守。《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丰宁县有“邓家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