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邺县

邺县

①战国魏置,秦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西汉为魏郡治。东汉末相继为冀州、相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三国魏都洛阳,邺仍为五都之一。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有两城,南北相连,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水经·浊漳水注》:“城之西北有三台(按:即冰井、铜爵、金虎),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城周二十五里,大于北城。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倪辛庄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城毁, 改邺县为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临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北齐废。

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治辛店集(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1949年改属平原省,徙治崇义村(在今河北临漳县南)。1952年复属河南省,迁治白壁集(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古旧县名。战国魏置,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秦属邯郸郡。汉为魏郡治。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寻复名邺县,仍为魏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市),原址改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邺县为安阳县,复改灵芝县为邺县。属魏郡。唐属相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1949年复置,治今崇义集。1952年移治白壁集。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猜你喜欢

  • 高县

    明洪武五年 (1372) 降高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怀远寨 (今四川高县北)。正德十三年(1518) 复升为高州,迁治中坝 (今高县)。清顺治初改为高县。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四

  • 波密

    即今西藏波密县。旧名博窝,或作波窝、波俄。隋、唐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后为吐蕃兼并。波密即博窝之转。藏语意为祖先。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倾多、曲宗、易贡三宗,1960年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

  • 伊克苏站

    又作意气松、伊奇松站。清置,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图依屯站)过此八十里有伊克苏小站。”

  • 龙口特区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黄县龙口镇析置,治龙口(今山东龙口市)。1946年改设龙口市。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黄县龙口镇析置(县级),治今龙口市龙口镇。1946年改设龙口市。

  • 石桥河

    ①在今河北保定市南。《方舆纪要》卷12清苑县:石桥河在“府南二十里。自满城县方顺河东流经此,入黄狗窳。俗名梁头河。合于清苑河”。②亦名石硚场。在今四川达县西北石桥镇。乾隆《达州志》卷1:石硚场“在州西

  • 徒门河

    又作统门水。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门江。《金史·太宗纪》: “命以徒门水以西,浑疃、星显、僝蠢三水以北闲田,给曷懒路诸谋克。” 明 《寰宇通志》 卷116: 徒门河 “流往建州卫东南千里,入于海”。

  • 带方郡

    东汉建安时公孙康析乐浪郡南部置,属幽州。治所在带方县 (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土城内)。以带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南北道、京畿道及江原道北部地。西晋建兴元年 (313) 侨治棘城 (今辽宁义县西南)。

  • 石南郡

    南朝陈置,属南定州。治所在石南县(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隋平陈后废。南朝陈置,治石南县(今广西兴业县石南镇)。辖境不详。隋开皇初废。

  • 雁翅陡门渡

    亦作雁翅㘰门。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雁翅乡。清光绪 《宣城县志》 卷4: 雁翅陡门渡 “上、下二渡”。

  • 茬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东汉改为山茌侯国。三国魏改为山茌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张夏镇。属泰山郡。东汉改名为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