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邠宁

邠宁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邠宁节度使,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邠、宁、庆三州,相当今甘肃东部的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彬县、永秦、旬邑、长武等县地。大历三年(768)罢,十四年(779)复置。光启元年(885)赐号静难军。其后为王行瑜、李继徽等割据。五代梁乾化四年(914)为梁所并。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年)置,治邠州(今陕西彬县)。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东部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省彬县、永寿、旬邑、长武等县地,屡有变动。光启元年(885年)改为静难军。


猜你喜欢

  • 莱公井

    在今广东雷州市。为北宋寇准任雷州司户时所饮。《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寇准 “尝游英灵村,酌井泉,称其甘冽,郡人后亦珍之,号莱公井”。《清一统志·雷州府》: 莱公井 “在海康县城外西馆内。相传宋寇

  • 思寮县

    唐置,属羁縻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洛岩西。属桂州所领羁縻蕃州。宋属宜州所领羁縻蕃州,元废。

  • 桂溪桥

    在今四川南溪县西。清嘉庆 《南溪县志》卷2: 桂溪桥 “在县西五里。 昔年丛桂扶, 桥因以得名。西达府郡,为陆路通衢”。

  • 三十六峰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唐李白《元丹邱歌》:“元丹邱,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清同治《河南通志》卷7:“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 石羊垒

    在今河北蠡县东。《魏书·地形志》:蠡吾县有“石羊垒”。《方舆纪要》卷12蠡县:石羊垒,“昔人屯戍处。今堙”。

  • 诺木罕河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诺木洪河。为柴达木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牧地跨柴达木河。东至诺木罕河,南至诺木罕木鲁,西至滔赉,北至希勒沿。” “诺木罕”,蒙古语意为 “太平”。

  • 泰历县

    1944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地析置,治泰安 (今山东泰安市)。取二县首字为名。1946年撤销,并入泰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泰安县北部与历城县南部析置,治泰安(

  • 吴陈河集

    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六里吴陈河乡。旧属光山县。民国《光山县志约稿》卷1《市集志》:吴陈河集“在城西南第六区旧通稽保,南与经扶(今新县)接界”。

  • 钟 (鐘) 山镇

    明置,属富川县。即今广西钟山县治。《方舆纪要》 卷107富川县: 钟山镇 “在县西南镇山下。故县治也,县东徙,因置镇于此”。1917年始为钟山县治。

  • 东里

    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论语·宪问》:“东里子产润色之。”何晏《集解》:“子产居东里,因以为号。”邢昺《疏》:“东里,郑城中里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世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