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邛崃山

邛崃山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1邛州“白鹤山”条内:“《志》云:县南八里有邛崃山。汉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沈黎千里至州,环抱为镇”。

②亦名邛莋山、邛筰山、邛来大山、大关山。即今四川荥经与汉源二县分界之大相岭山。《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唐李贤注引《华阳国志》:“邛来山本名邛筰,故邛人、人界也。岩阻峻回, 曲折乃至。山上凝水夏结,冬则剧寒,王阳行部至此而退者也。”


在四川省西部,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大渡河以东。《续汉书·郡国志》:“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故名邛崃。”近南北走向。为横断山最东的一列。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分界,岷江干流和大渡河的分水岭。一般海拔 4000 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 6250 米。 5000 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分布,并有古冰川遗迹。东坡降水非常丰富,西坡气候干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区。广义的邛崃山系大渡河和岷江间一系列山地的总称,大相岭、峨眉山均包括在内。汶川县辟有卧龙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并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猜你喜欢

  • 大龙关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六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大龙关“在会川卫城西六十里”。

  • 白土城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三国魏正始九年(248),郭淮讨叛羌,“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即此。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魏正始九年(248年

  • 童家坊镇

    即今江西玉山县西北童坊乡。《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童家坊“在玉山县西北六十里。地接徽、饶”。

  • 中安镇

    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中安镇“宋置。今名中五店”。(1)在辽宁省北宁市东部。面积212.8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安,人口6000。明初筑城,定名中

  • 龙神堂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伏虎寺。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 自是涧谷舂淙,林樾雄深”。清嘉庆《四川通志》卷41峨眉县:龙神堂“在伏虎寺左,堂外树石塔,名尊胜幢。《峨眉山志》:宋绍兴

  • 柏露村

    即今江西宁冈县东柏路。1929年1月4日至6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边界各县县委的联席会议,即柏露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 “六大” 决议,讨论了粉碎敌人第三

  • 弋阳山

    又名弋山、光山、浮光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后汉书·郅恽传》:郑敬“乃独隐于弋阳山中”。

  • 磁礇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海中。《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松下镇” 条: “东有磁澳,为倭寇出入之冲。嘉靖三十八年,议拓寨置城。隆庆三年,始就。周二里。有四门”

  • 喇嘛

    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清雍正年间置喇嘛土百户。

  • 大足县

    唐乾元元年(758)置,属昌州。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寰宇记》卷88大足县:“以界内大足川为名。”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大足县“取丰足之义也,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光启元年(883)为昌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