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口镇

道口镇

一名李家道口。即今河南滑县治。旧属浚县。明嘉靖间设税课局于此。清置县丞。民国改置县佐。1949年滑县迁治于此。


(1)在山东省寿光市东北部。面积212.9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单村,人口3000。以境内河西道口村得名。1958年建道口乡,同年8月撤乡建海滨公社。1959年称道口公社,1984年设道口乡,1995年改置道口镇。弥河流经。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特产小枣。有化工厂、盐场、养虾场、面粉厂、渔业公司、建筑公司等。益羊铁路和巨大、羊田公路经此。(2)在河南省滑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道口,人口3.5万。古为黄河渡口,李姓在此摆渡为生,名李家道口。清代称道口镇,简称道口。1949年县人民政府由万集迁此。1951年置镇,1958年后改公社,1982年复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特产道口烧鸡。有造纸、机械、纺织等厂。新范、汤长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湖上办事处 (县级)

    1949年初由临城、凫山、峄县、鱼台、嘉祥及原江苏沛县、铜北等县所辖的微山、独山、昭阳、南阳四湖及沿湖村庄所置,属山东省。治夏镇 (今山东微山县)。1950年5月撤销,仍划入原属各县。1953年为了加

  • 白云岩山

    ①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一》:白云崖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府志》:有东西两岩,峰有四:旧铁障、铁船、绛霄、双峰。岩之小者五:曰燕子、蛾眉、雪浪、楼子、墓岩。洞有三:曰函云、四顾、

  • 铜坑铜场

    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南。《宋史·地理志》 阳山县: “有铜坑铜场。”

  • 熏冶泉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二十五里。《水经·巨洋水注》: 熏冶泉 “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 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 大凌河

    亦作大灵河、灵河、凌河。在今辽宁西部。清《满洲源流考》卷15引《元一统志》:“大凌河在兴中州,下流入义州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右屯卫:大凌河在“卫西二十五里。自广宁中屯卫流入境,又东南入于海”。

  • 苎萝山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二里。为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郑旦出生地。《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卖薪之女,曰西施、郑旦。”即此。在今浙江省诸暨市,或说在杭州市萧山区境。为越国美女西施、郑旦出生地

  • 崖门海

    即今广东台山市与珠海市斗门县之间黄茅海。以在新会县崖门之南,故名。《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海,“ 《旧志》: 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大金门海迤北为铜鼓海,又东北即厓门海”。

  • 旺原集

    一作旺远镇。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旺远。旧属福山县。民国 《福山县志稿》 卷1 《镇集》: 旺原集 “在县 (治今福山镇) 东南三十里”。

  • 竹子岭

    在今云南宣威市西北,牛栏江东岸。唐代称竹子岭。唐樊绰《蛮书》卷1:“过鲁望第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有卢鹿蛮部落。第六程至生蛮磨弥殿部落。此等部落, 皆东爨乌蛮也。”

  • 崇爻

    即花莲港。今台湾省花莲县花莲市。连横《台湾通史 ·抚垦志》: 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赖科亦自鸡笼越山而至崇爻,于是台东之野,渐有汉人足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