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肯河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条下: “通肯河,在 (齐齐哈尔) 城东四百五十里,东南流入呼伦河。”
呼兰河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南麓。由北向西南流至青冈县与兰西县交界处汇入呼兰河。长346千米,流域面积10339平方千米。沿岸河谷平原,土质肥沃,为重要农耕区。流域内建有多座中型水库。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条下: “通肯河,在 (齐齐哈尔) 城东四百五十里,东南流入呼伦河。”
呼兰河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南麓。由北向西南流至青冈县与兰西县交界处汇入呼兰河。长346千米,流域面积10339平方千米。沿岸河谷平原,土质肥沃,为重要农耕区。流域内建有多座中型水库。
又名广通镇。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为唐五堰之一。《宋史·瀛国公传》: 德祐元年(1275),元兵迫近临安 (今浙江杭州市),“起赵淮为太府寺丞,戍银树东坝”。《元史·阿剌罕传》: 至元十二年 (12
明正德六年 (1511) 置,属临安卫。治所在花文驿 (今云南蒙自县南三十六里城子上)。正德十四年 (1519) 迁治补瓦寨 (今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镇)。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废。明正德六年
清置,属四川提督。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乾隆四十三年 (1778) 改游击为都司。《清史稿·胡中和传》: 同治三年 (1864),“冬,剿苗匪于建武,腰中弹伤,力战败之”。即此。光绪三十三年 (1
又作鄂佛罗站。清置,故址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金珠乡。《清一统志·吉林二》: 金州鄂佛罗站 “亦名哲松站。在吉林城西北五十里”。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于故没烟后峡建,初属西安州,后改属怀德军。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南苋麻河水库附近。金属镇戎州,元废。
北周置,属虞州。治所在夏县(今山西夏县)。辖境相当今运城市东部及夏县地。隋开皇初废。义宁元年(617)复置,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唐武德元年(618)废。北周置,治夏县(今属山西)。属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清光绪《叙州府志》卷5兴文县:五珠山“与都督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相接。五峰联络如贯珠。先都蛮出入巢穴,擒方山在此”。
①在今浙江嵊县东。《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锦山 “在县东七十五里”。②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7新州: 锦山 “在州南”。《清一统志·肇州府一》: 锦山“在新兴县西南三十里。其
即有鼻。亦作鼻墟。在今湖南道县北。见“有庳”。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中部。原是法华泾、肇嘉浜、蒲汇塘汇合处。明徐光启在此建农庄别业,死后葬于农庄之南,其后裔在此定居,遂称徐家汇。近代渐发展成市镇,成为市区通向西南郊的枢纽。现为上海市西南重要商业中心。建